逐句原文翻译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还有几人能记得我呢?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飘摇动荡的风连着无边野色,江水中的泡沫拥抱着泡沫。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强扶着衰病之躯种药,借着吟诗来排解嗟叹。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注释
(1)贱子:诗人的自称。
(2)叹嗟:嗟叹。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还有几人能记得我呢?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飘摇动荡的风连着无边野色,江水中的泡沫拥抱着泡沫。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强扶着衰病之躯种药,借着吟诗来排解嗟叹。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恍惚中听到胡骑(安史叛军)逃走的消息,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打听起京城的情况。
(1)贱子:诗人的自称。
(2)叹嗟:嗟叹。
《远游》是杜甫晚年漂泊西南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以"贱子何人记"开篇,通过"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孤寂心境。诗中"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二句,真实记录了杜甫晚年贫病交加的生活状态,尾联"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则突然转折,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战事的关切和收复失地的期盼。全诗语言质朴,情感跌宕,体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远游》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时年52岁的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当时安史之乱接近尾声,诗人听闻官军屡获胜利,在诗中表达了欣喜之情。诗中既有对个人漂泊生活的感叹,又寄寓了对国家局势的关注,反映了杜甫始终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的思想特质。这是研究杜甫晚年思想的重要作品之一。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苦忆荆州醉司马,谪官樽酒定常开。
九江日落醒何处,一柱观头眠几回。
可怜怀抱向人尽,欲问平安无使来。
故凭锦水将双泪,好过瞿塘滟滪堆。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
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
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
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
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
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
东风不择木,吹喣长未已。
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
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
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
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
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落花飞上笋牙尖,宫叶犹将冰箸粘,抵牙关越显得樱唇艳。
怕伤春不卷帘,捧菱花香印妆奁。雪藕丝霞十缕,镂枣斑血半点,掐刘郎春在纤纤。
绀云分翠拢香丝,玉线界宫鸦翅。露冷蔷薇晓初试。
淡匀脂,金篦腻点兰烟纸。含娇意思,殢人须是,亲手画眉儿。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向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入?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奈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霢霢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
杜环,字叔循。其先庐陵人,侍父一元游宦江东,遂家金陵。一元固善士,所与交皆四方名士。环尤好学,工书,谨伤,重然诺,好周人急。
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家破。其母张氏,年六十余,哭九江城下,无所归。有识允恭者,怜其老,告之曰:“今安庆守谭敬先,非允恭友乎?盍往依之?彼见母,念允恭故,必不遗弃母。”
母如其言,附舟诣谭。谭谢不纳。母大困,念允恭尝仕金陵,亲戚交友或有存者,庶万一可冀。复哀泣从人至金陵,问一二人,无存者。因访一元家所在,问:“一元今无恙否?”
道上人对以:“一元死已久,惟子环存。其家直鹭洲坊中,门内有双桔,可辨识。”
母服破衣,雨行至环家。环方对客坐,见母,大惊,颇若尝见其面者。因问曰:“母非常夫人乎?何为而至于此?”
母泣告以故。环亦泣,扶就座,拜之,复呼妻子出拜。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母问其平生所亲厚故人,及幼子伯章。
环知故人无在者,不足付,又不知伯章存亡,姑慰之曰:“天方雨,雨止为母访之。苟无人事母,环虽贫,独不能奉母乎?且环父与允恭交好如兄弟,今母贫困,不归他人,而归环家,此二父导之也。愿母无他思。”
时兵后岁饥,民骨肉不相保。母见环家贫,雨止,坚欲出问他故人。环令媵女从其行。至暮,果无所遇而返,坐乃定。
环购布帛,令妻为制衣衾。自环以下,皆以母事之。母性褊急,少不惬意,辄诟怒。环私戒家人,顺其所为,勿以困故轻慢与较。母有痰疾,环亲为烹药,进匕箸;以母故,不敢大声语。
越十年,环为太常赞礼郎,奉诏祀会稽。还,道嘉兴,逢其子伯章,泣谓之曰:“太夫人在环家,日夜念少子成疾,不可不早往见。”
伯章若无所闻,第曰:“吾亦知之,但道远不能至耳。”
环归半岁,伯章来。是日,环初度。母见少子,相持大哭。环家人以为不祥,止之。环曰:“此人情也,何不祥之有?”
既而伯章见母老,恐不能行,竟绐以他事辞去,不复顾。环奉母弥谨。然母愈念伯章,疾顿加。后三年,遂卒。将死,举手向环曰:“吾累杜君,吾累杜君!愿杜君生子孙,咸如杜君。”
言终而气绝。环具棺椁殓殡之礼,买地城南钟家山葬之,岁时常祭其墓云。
环后为晋王府录事,有名,与余交。
史官曰:交友之道难矣!翟公之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彼非过论也,实有见于人情而云也。人当意气相得时,以身相许,若无难事;至事变势穷,不能蹈其所言而背去者多矣!况既死而能养其亲乎?吾观杜环事,虽古所称义烈之士何以过。而世俗恒谓今人不逮古人,不亦诬天下士也哉!
普天皆灭焰,匝地尽藏烟。
不知何处火,来就客心然。
周公负斧扆,成王何夔夔?
武王昔不豫,剪爪投河湄。
贤圣遇谗慝,不免人君疑。
天风拔大木,禾黍咸伤萎。
管蔡扇苍蝇,公赋鸱鸮诗。
金滕若不启,忠信谁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