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七兄赴扬州帅幕》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作品。该诗是为送七兄赴扬州任职而作的送别诗,前六句回忆过去的旧事,抒写诗人和七兄两人的忧国忧时之情;最后两句点出送行之意,表达了诗人对七兄能在金兵败北逃、扬州一带又得安定时而产生的愉快心情,与前六句所写,恰成鲜明对照。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初报边烽照石头,旋闻胡马集瓜州。
诸公谁听刍荛策,吾辈空怀畎亩忧。
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岂知今日淮南路,乱絮飞花送客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兵大举南侵,兵集瓜州。金主完颜亮强令部下限日渡江,激起哗变。完颜亮被杀后,金兵仓皇北退。各地义军纷起反攻,抗金形势出现转机。《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这首诗写于第二年的春天。其时,诗人38岁。金兵内讧的消息,又一次鼓荡起诗人奔赴前线、奋勇杀敌的热忱。然而,报国有心,请缨无路,诗人只能徒唤奈何。诗虽为送别“七兄”而作,但作者所抒写的却不是离别之恨,而是失志之痛。
翻译注释
翻译
刚刚报传边地的烽火,已照亮了建康城头;不久又闻说金人的兵马,已集结在瓜州渡口。
当权的衮衮诸公,有谁肯听听百姓的意见?我们在野的人呵,只能白白地为时局担忧。
大风急雪扑打着窗棂,心儿和雪珠一起破碎,登上高楼向远处眺望,你我都不禁热泪横流。
又哪里想到呵,今日里、柳絮轻飘、乱红飞舞,送你的客船去往那,淮南东路的古城扬州!
注释
(1)边烽:边界上报警的烽火。
(2)石头:山名。在江苏江宁西,北缘大江,南抵秦淮口,城在山后。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诸葛孔明所谓钟山龙蟠,石头虎踞者,即指此。
(3)旋:很快,紧接着。
(4)胡马:指金兵。
(5)瓜州:地名,在今江苏扬州南,亦称瓜埠洲。当运河之口,与镇江斜值,为南北襟要处。
(6)诸公:指当时在朝中掌权的人。
(7)刍荛策:普通人的意见。这里谦指自己的政见。荛:刈草曰刍,析薪曰荛。指樵夫而言。
(8)畎亩忧:指在野的人的忧虑。畎亩,田间。
(9)危楼:高楼。
(10)淮南路:宋代路名,辖淮河以南地区,后分为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东路沿扬州。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陆游的诗
相关推荐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送李将军赴定州
双旌汉飞将,万里独横戈。
春色临关尽,黄云出塞多。
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莫断阴山路,天骄已请和。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送张十八归桐庐
归人乘野艇,带月过江村。
正落寒潮水,相随夜到门。
送万大归长沙
桂阳秋水长沙县,楚竹离声为君变。
青山隐隐孤舟微,白鹤双飞忽相见。
送僧浩初序
儒者韩退之与予善,尝病予嗜浮屠言,訾予与浮屠游。近陇西李生础自东都来,退之又寓书罪予,且曰:“见《送元生序》,不斥浮屠。”
浮屠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未能过扬子,扬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屠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耶?曰:“以其夷也。”
果不信道而斥焉以夷,则将友恶来、盗跖,而贱季札、由余乎?非所谓去名求实者矣。吾之所取者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生,不可得而斥也。
退之所罪者其迹也,曰:“髡而缁,无夫妇父子,不为耕农蚕桑而活乎人。”
若是,虽吾亦不乐也。退之忿其外而遗其中,是知石而不知韫玉也。吾之所以嗜浮屠之言以此。与其人游者,未必能通其言也。且凡为其道者,不爱官,不争能,乐山水而嗜闲安者为多。吾病世之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也,则舍是其焉从?吾之好与浮屠游以此。
今浩初闲其性,安其情,读其书,通《易》《论语》,唯山水之乐,有文而文之。又父子咸为其道,以养而居,泊焉而无求,则其贤于为庄、墨、申、韩之言,而逐逐然唯印组为务以相轧者,其亦远矣。李生础与浩初又善。今之往也,以吾言示之。因此人寓退之,视何如也。
送红线
采菱歌怨木兰舟,送客魂销百尺楼。
还似洛妃乘雾去,碧天无际水空流。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送于十八应四子举落第还嵩山
吾祖吹橐籥,天人信森罗。
归根复太素,群动熙元和。
炎炎四真人,摛辩若涛波。
交流无时寂,杨墨日成科。
夫子闻洛诵,夸才才固多。
为金好踊跃,久客方蹉跎。
道可束卖之,五宝溢山河。
劝君还嵩丘,开酌盼庭柯。
三花如未落,乘兴一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