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篇的第一层,叙述回长安归途,诗人路遇圣女神像时看到的景况,及由此撩起的万千思绪。随之,自然地过渡到对令狐楚的悼念。诗的第二层:前联写令狐楚的死使李商隐孜孜追求的中兴志业受到挫折,他万分悲痛,感到绝望;后联写其亲眷、“从骑”等送丧、祭奠的一队行旅活动。诗的最后一层主要体现诗人自幼孤苦,备尝艰辛,每遭打击往往流露低沉伤感的情调。但他与厄运抗争,与阻力较量,欲展长才为国效命的中兴壮志倒是从来没有丢掉。如能拨开诗歌里迷惘、哀怨的薄雾,还可见到坚确不拔的可贵韧性。李商隐在此诗里的艺术想象是同运化成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篇几乎句句不离使事,铸成精练深蕴的诗语,双关丰富的含意。
圣女祠
杳蔼逢仙迹,苍茫滞客途。
何年归碧落,此路向皇都。
消息期青雀,逢迎异紫姑。
肠回楚国梦,心断汉宫巫。
从骑裁寒竹,行车荫白榆。
星娥一去后,月姊更来无。
寡鹄迷苍壑,羁凰怨翠梧。
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圣女祠》此诗作于文宗开成二年(873)。此年十一月,李商隐的府主、恩师令狐楚死于兴元镇所。十二月,诗人送令狐楚丧车回京,路经圣女祠,引出奇思遐想,遂作此诗。李商隐以“圣女祠”为主题写过三首诗,有两首都叫《圣女祠》,一首叫《重过圣女祠》。这三首诗虽然都有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无题诗之类。对这三首诗的解释,同其他无题诗一样,向来也是聚讼纷纭的。张采田主张“全以圣女自慨己之见摈于令狐”,冯浩主张其中两首是自伤政治。
翻译注释
翻译
烟雾弥漫,暮色苍茫,隐约可见圣女祠堂伫立山峦之间,吸引我流连其中。
这位从天上下凡的圣女,什么时候能回到天上,况且她脚下的路正是去往帝乡的通道。
我期待圣女回归天空,盼望着青鸟带来好消息,但却不能向她卜问未来的消息。
如今(令狐楚)已死,自己中兴大业的夙志成空,似大梦初醒、愁肠百结。
家属们手执竹杖。送丧赶路,丧车停放在白榆下面。
织女嫦娥离开之后,能否还来看望圣女。
苍冷的空谷里回荡着寡鹄的凄叫声,独栖的雌凰更是在翠梧上留下孤独的飞影。
只应该像东方朔一样潜入窗下,偷得仙桃,成就自己为国效命的中兴之志。
注释
(1)圣女祠:在陈仓与大散关之间。
(2)杳蔼:幽暗深远,云气笼罩的样子。
(3)仙迹:指圣女祠。滞:滞留。
(4)碧落:天空。
(5)青雀:即青鸟。西王母使者,这里代指传信者。
(6)紫姑:传说中的家神。
(7)楚国梦:用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事。这里指男女间情事。
(8)白榆:传说天上种着白榆。
(9)星娥:指织女。
(10)寡鹄:失偶的天鹅。
(11)惟应碧桃下,方朔是狂夫:《博物志》载,王母带着七枚仙桃降于九华殿,以五枚与汉武帝,自己食二枚。时东方朔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视,西王母看到了对武帝说:“此窥牖小儿常常来盗吾仙桃。”碧桃,仙桃。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商隐的诗
相关推荐
圣无忧·世路风波险
世路风波险,十年一别须臾。人生聚散长如此,相见且欢娱。
好酒能消光景,春风不染髭须。为公一醉花前倒,红袖莫来扶。
圣果寺
路自中峰上,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
古木丛青霭,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钟磬杂笙歌。
圣女祠
松篁台殿蕙香帏,龙护瑶窗凤掩扉。
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人间岂有崔罗什,天上应无刘武威。
寄问钗头双白燕,每朝珠馆几时归。
圣泉宴
披襟乘石磴,列籍俯春泉。
兰气熏山酌,松声韵野弦。
影飘垂叶外,香度落花前。
兴洽林塘晚,重岩起夕烟。
圣善阁送裴迪入京
云华满高阁,苔色上钩栏。
药草空阶静,梧桐返照寒。
清吟可愈疾,携手暂同欢。
坠叶和金磬,饥乌鸣露盘。
伊流惜东别,灞水向西看。
旧托含香署,云霄何足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