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旅居他乡时夜不能寐的抒怀之作。诗人通过秋夜不眠的所见所闻,抒发了生计艰难、漂泊无依的愁绪和对家人的思念。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凄清,将个人困境与思亲之情娓娓道来,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客夜》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秋,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时期。时安史之乱未平,诗人与家人分离,生活困顿。诗中"无衣食"、"仗友生"(依靠朋友接济)直陈窘境;"老妻书数纸"写寄家书之事。秋夜独对残月江声,诗人将羁旅之愁、生计之忧和思家之情熔于一炉,是其漂泊诗的代表作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注释
(1)著:入睡。
(2)明:天亮。
(3)残月:将落之月。
(4)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5)计:谋生之计。
(6)拙:拙劣。
(7)途穷:旅途困窘。
(8)仗友生:靠朋友。
(9)悉:知悉。
(10)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客发苕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容易归帆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故山月已挂船头 。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陇因题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客夜与故人偶集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蛩。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客中除夕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客中夜坐
落叶萧萧淮水长,故园归路更微茫。
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
客从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客广陵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
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
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
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