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夜

〔唐代〕杜甫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卷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作品简介

《客夜》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旅居他乡时夜不能寐的抒怀之作。诗人通过秋夜不眠的所见所闻,抒发了生计艰难、漂泊无依的愁绪和对家人的思念。全诗语言凝练,意境凄清,将个人困境与思亲之情娓娓道来,体现了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

创作背景

《客夜》此诗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秋,杜甫流寓梓州(今四川三台)时期。时安史之乱未平,诗人与家人分离,生活困顿。诗中"无衣食"、"仗友生"(依靠朋友接济)直陈窘境;"老妻书数纸"写寄家书之事。秋夜独对残月江声,诗人将羁旅之愁、生计之忧和思家之情熔于一炉,是其漂泊诗的代表作之一。

翻译注释

翻译

客居他乡何曾得以入睡?漫长的秋夜啊天总是不肯明。

映入门帘的是残月的光影,高翻枕畔的是远江的涛声。

生计笨拙弄得衣食皆无,处境艰难的我只得依赖友朋。

给老伴儿写了几纸书信,应该让她知道我未归的苦情。

注释

(1)著:入睡。

(2)明:天亮。

(3)残月:将落之月。

(4)高枕:高字此处作动词,指江声从高处而来。

(5)计:谋生之计。

(6)拙:拙劣。

(7)途穷:旅途困窘。

(8)仗友生:靠朋友。

(9)悉:知悉。

(10)未归情:迟迟未归的苦衷。

全文拼音版

shuìcéngzhuóqiūtiānkěnmíng
juǎnliáncányuèyǐnggāozhěnyuǎnjiāngshēng
zhuōshíqióngzhàngyǒushēng
lǎoshūshùzhǐyīngwèiguīqíng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客中除夕

〔明代〕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客从

〔唐代〕杜甫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

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

缄之箧笥久,以俟公家须。

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客广陵

〔唐代〕王昌龄

楼头广陵近,九月在南徐。

秋色明海县,寒烟生里闾。

夜帆归楚客,昨日度江书。

为问易名叟,垂纶不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