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檐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屋檐前的雨声渐渐停止,只剩人语阵阵更觉凄凉。伴城头几声鸦啼,传过更鼓三声夜已茫茫。
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想起饭后之钟,碧纱笼诗有何用场?如今且陶醉这歌钟悠扬。朵朵烛花缘何爆裂?是小楼上的三弦如寒风激荡。
注释
(1)乌:乌鸦。
(2)醉墨纱笼:以纱笼醉时所书墨迹。碧纱笼:纱笼墨迹,诗以人重之意。
(3)歌钟:击乐器打拍。
(4)怪底:难怪。
檐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檐前雨罢,一阵凄凉话。城上老乌啼哑哑,街鼓已经三打。
屋檐前的雨声渐渐停止,只剩人语阵阵更觉凄凉。伴城头几声鸦啼,传过更鼓三声夜已茫茫。
漫劳醉墨纱笼,且娱别院歌钟。怪底烛花怒裂,小楼吼起霜风。
想起饭后之钟,碧纱笼诗有何用场?如今且陶醉这歌钟悠扬。朵朵烛花缘何爆裂?是小楼上的三弦如寒风激荡。
(1)乌:乌鸦。
(2)醉墨纱笼:以纱笼醉时所书墨迹。碧纱笼:纱笼墨迹,诗以人重之意。
(3)歌钟:击乐器打拍。
(4)怪底:难怪。
《清平乐·檐前雨罢》是清代词人陈维崧的一首凄婉词作。此词以夜雨初停的寒夜为背景,通过“老乌啼哑”、“街鼓三打”等意象,勾勒出孤寂凄凉的意境。上阕写景叙事,檐前雨住后的凄凉对话、城头乌鸦的哑哑哀鸣,与三更街鼓共同编织成压抑的氛围;下阕转写心境,“醉墨纱笼”化用唐代王播故事,自嘲文章无用,“别院歌钟”反衬自身落寞。结尾“烛花怒裂”、“吼起霜风”以极具张力的意象爆发,将胸中块垒化作撼动小楼的烈风。全词在婉约中暗藏风雷,展现了阳羡词派雄浑苍凉的独特词风。
《清平乐·檐前雨罢》此词应作于康熙初年,陈维崧漂泊异乡、功名未遂之时。词人出身明末宜兴望族,入清后家道中落,多年科场失意。词中“凄凉话”既指与友人的寒夜对话,更暗含对明清易代后文人处境的感慨。“纱笼”典故暗喻对知遇的渴望,“别院歌钟”则影射达官贵人的醉生梦死。结尾霜风怒吼的意象,既是词人豪放个性的迸发,也可视为对压抑时代的激烈回应,充分体现了陈维崧“迦陵词风”中郁勃苍凉的特质。
春来秋去,往事知何处?燕子归飞兰泣露。光景千留不住。
酒阑人散忡忡。闲阶独倚梧桐。记得去年今日,依前黄叶西风。
江山残照,落落舒清眺。涧壑风来号万窍,尽入长松悲啸。
井蛙瀚海云涛,醯鸡日远天高。醉眼千峰顶上,世间多少秋毫!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阑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离肠宛转,瘦觉妆痕浅。飞去飞来双语燕,消息知郎近远。
楼前小雨珊珊,海棠帘幕轻寒。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麝烟深漾。人拥缑笙氅。新恨暗随新月长。不辨眉尖心上。
六花斜扑疏帘。地衣红锦轻沾。记取暖香如梦,耐他一晌寒岩。
柳边深院,燕语明如翦。消息无凭听又懒,隔断画屏双扇。
宝杯金缕红牙,醉魂几度儿家。何处一春游荡,梦中犹恨杨花。
烟轻雨小,紫陌香尘少。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
旋题罗带新诗,重寻杨柳佳期。强半春寒去后,几番花信来时。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明月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瑶华映阙,烘散蓂墀雪。比拟寻常清景别,第一团圆时节。
影娥忽泛初弦,分辉借与宫莲。七宝修成合璧,重轮岁岁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