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子·有感

〔宋代〕苏轼

冰雪透香肌,姑射仙人不似伊。濯锦江头新样锦,非宜,故著寻常淡薄衣。

暖日下重帏,春睡香凝索起迟。曼倩风流缘底事,当时,爱被西真唤作儿。

作品简介

《南乡子·有感》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上片先将姑射山上的仙子与继室王闰之相比,再从内在品格上着力渲染闰之的勤俭质朴;下片进一步描绘闰之的清心寡欲和雍容睡态,极其生动亲切。全词刻画了继室王闰之外貌与内在之美,用典寓意,妥贴自然。

创作背景

《年谱》、《纪年录》、《总案》失载,朱本、龙本、邹王本未编年。薛本推断此词是苏轼为赞美继室王闰之而写的,然具体创作时间无可考,暂系于作于元祐六年(1091年)春。

翻译注释

翻译

香的皮肉透出冰雪晶莹之色,就是藐姑射山的仙人也不如她美丽。成都出的新花样的蜀锦,不适合她。特地穿上日家常朴素衣服。

温暖的日子放下层层帐幕。她睡着了,室内焚的香,烟气不散,叫她起来,她很迟才起来。东方朔风格不同凡俗,为什么当时常被西真唤作“儿”呢?

注释

(1)不似伊:还赶不上你。伊,你。

(2)濯锦江:在今四川成都市郊,又名浣花溪或百花潭,是著名蜀锦的产地。

(3)非宜:不适宜。

(4)故著寻常淡薄衣:故著句:用张籍《倡女词》句:“轻鬓丛梳阔扫眉,为嫌风日下楼稀。画罗金缕难相称,故着寻常淡薄衣。”此言王闰之勒俭朴素,平时只是穿着淡薄寻常的衣服。

(5)下重帏:放下层层的幕帐,表示清净安睡。化用李商隐《无题》诗:“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6)索:须,应,得。

(7)底事:这事。

(8)儿:对晚辈的昵称。

全文拼音版

nánxiāng··yǒugǎn
bīngxuětòuxiāngxiānrénzhuójǐnjiāngtóuxīnyàngjǐnfēizhuóxúnchángdàn
nuǎnxiàchóngwéichūnshuìxiāngníngsuǒchímànqiànfēngliúyuánshìdāngshíàibèi西zhēnhuànzuòér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其诗、词、散文成就卓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词豪放洒脱,开宋词豪放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却豁达乐观。书法、绘画亦有造诣,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才。

苏轼的诗

相关推荐

南乡子·寒玉细凝肤

〔宋代〕苏轼

寒玉细凝肤。清歌一曲倒金壶。冶叶倡条遍相识,净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年少即须臾。芳时偷得醉工夫。罗帐细垂银烛背,欢娱。豁得平生俊气无。

南乡子·诸将说封侯

〔宋代〕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南乡子·新月又如眉

〔宋代〕晏几道

新月又如眉,长笛谁教月下吹。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漫道行人雁后归。

意欲梦佳期,梦里关山路不知。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还是凉生玉枕时。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元代〕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南乡子·邢州道上作

〔清代〕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一派酸风卷怒涛。并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

南乡子·双荔枝

〔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宋代〕陈亮

风雨满苹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

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浮。也似我侬魂不定,悠悠。宋玉方悲庾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