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

〔唐代〕杜甫

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

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远惭勾漏令,不得问丹砂。

作品简介

《为农》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所作的五言律诗,展现诗人乱世中求安闲的田园生活。首联"锦里烟尘外"以地理隔离暗喻超脱战乱,颔联"圆荷""细麦"以工笔描绘初夏田园景致。后四句转写心境,"去国赊"道出无奈,"问丹砂"则流露对隐逸修道的向往。全诗语言清新而意蕴复杂,在恬淡的农耕图景中,暗含诗人未能忘怀国事的隐忧。

创作背景

《为农》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夏,杜甫初建成都草堂时。时安史之乱未平(洛阳刚陷落),诗人避乱蜀中,暂得栖身之所。"勾漏令"指晋代葛洪(求为勾漏县令炼丹),反映杜甫在"为农"表象下,仍存"致君尧舜"理想与现实妥协的矛盾心理。

翻译注释

翻译

当时干戈遍地,唯有成都处于烟尘之外,草堂地处城郊,附近只住着八九户人家。

水中的圆荷长出了细小的叶子,田里的小麦落下了轻花。

在这样美好的江村住下,愿能终老于此,但退仕务农则离长安很远,也就难于以身报国。

我自惭不能像晋代葛洪那样,炼成丹砂,以弃世成仙。

注释

(1)锦里:即指成都。成都号称“锦官城”,故曰“锦里”。

(2)烟尘外:杜甫定居草堂之初时,遍地干戈,惟成都尚无战事,故曰烟尘外。烟尘:古人多用作战火的代名词。

(3)卜宅:即卜居,选择住处。

(4)从兹老:言在锦里住到老死。杜甫经过长期流浪,在政治上又碰了多次的壁,故有终老之意。

(5)赊:远也。

(6)国:指长安。

(7)勾漏令:指晋葛洪。洪年老欲炼丹以求长寿,闻交趾出丹砂,因求为勾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勾漏:山名,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县东北十五里,其岩穴勾曲穿漏,故名。

全文拼音版

wéinóng
jǐnyānchénwàijiāngcūnjiǔjiā
yuánxiǎomàiluòqīnghuā
zháicónglǎowéinóngguóshē
yuǎncángōulòulìngwèndānshā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为妻作生日寄意

〔唐代〕李郢

谢家生日好风烟,柳暖花春二月天。

金凤对翘双翡翠,蜀琴初上七丝弦。

鸳鸯交颈期千岁,琴瑟谐和愿百年。

应恨客程归未得,绿窗红泪冷涓涓。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唐代〕骆宾王

伪临朝武氏者,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潜隐先帝之私,阴图后房之嬖。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陷吾君于聚麀。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龙漦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为学一首示子侄

〔清代〕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