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五言律诗,通过咏草抒写送别之情。首联"离离原上草"以叠词描摹春草茂盛之态,"枯荣"二字点明自然规律;颔联"野火"二句成为千古绝唱,既写野草顽强生命力,又暗喻友情不灭;颈联转写"古道""荒城",拓展空间意境;尾联化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典故,将自然景象与离情完美融合。全诗对仗工稳而意境浑成,展现了青年白居易已臻成熟的诗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年)白居易十六岁时。据载为应考习作,按科场"赋得"体例命题而作,却超越了应试诗的局限。诗中"春风吹又生"的哲思,既受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的激赏,也预示了诗人后来"野火烧不尽"的讽喻诗精神。作品继承《楚辞》香草美人的比兴传统,开创了以自然生命力喻人间真情的抒情模式,成为唐代送别诗中的经典。
翻译注释
翻译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
(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枯荣: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枯:枯萎。荣:茂盛。
(3)远芳:草香远播。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4)侵:侵占,长满。
(5)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6)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7)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采莲曲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