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之推不言禄

〔先秦〕左丘明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原文翻译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流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因此爵禄也没有给他。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只有君侯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近之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天不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又是谁呢?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力量,不是骗人吗?偷别人的财物,还被称为盗,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同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赏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赏赐?就这样死了,怨谁?”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介之推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大。并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可再吃国君的俸禄。”

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言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了。”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同去隐居。”

遂隐而死。

于是他们隐居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晋文公寻找介之推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记载我的过失,并表彰好人。”

注释

(1)介之推:介子推(?—公元前636年),又名介之推,后人尊为介子,春秋时期晋国(今山西介休市)人,生于闻喜户头村,长在夏县裴介村,因“割股奉君”,隐居“不言禄”之壮举,深得世人怀念。死后葬于介休绵山。

(2)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

(3)赏:赐有功也。

(4)从亡者:从文公出亡在外之臣,如狐偃、赵衰之属。

(5)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

(6)惠、怀:惠公,怀公。惠公是文公重耳的弟弟,是怀公的父亲。

(7)置:立。

(8)二三子:相当于“那几个人”,指跟随文公逃亡诸臣。子是对人的美称。

(9)诬:欺骗。

(10)下义其罪:义,善也。言贪天之功,在人为犯法,而下反以为善也。

(11)上赏其奸:奸,伪也。言贪天之功在国为伪,而上反以此赐也。

(12)蒙:欺骗。

(13)盍:何不。

(14)怼:怨恨。

(15)尤:罪过。

(16)文:花纹,装饰。言人之有言,所以文饰其身。

(17)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沁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

(18)田:祭田。

(19)志:记载。

(20)旌:表彰。

介之推不言禄拼音版

jièzhītuīyán
jìnhóushǎngcóngwángzhějièzhītuīyán
tuīyuēxiàngōngzhījiǔrénwéijūnzàihuì怀huáiqīnwàinèizhītiānwèijuéjìnjiāngyǒuzhǔzhǔjìnzhěfēijūnérshuítiānshízhìzhīérèrsānwéiqièrénzhīcáiyóuwèizhīdàokuàngtāntiānzhīgōngwéixiàzuìshàngshǎngjiānshàngxiàxiāngmēngnánchù
yuēqiúzhīshuíduì
duìyuēyóuérxiàozhīzuìyòushènyānqiěchūyuànyánshíshí
yuē使shǐzhīzhīruò
duìyuēyánshēnzhīwénshēnjiāngyǐnyānyòngwénzhīshìqiúxiǎn
yuēnéngshìxiéyǐn
suìyǐnér
jìnhóuqiúzhīhuòmiánshàngwéizhītiányuēzhìguòqiějīngshànrén

作品简介

《介之推不言禄》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山终老的故事,记叙了介之推在决定归隐时与母亲的对话,深刻批判了争功请赏、猎取名利的不齿行径,颂扬了介之推母子不贪求名利福禄的高洁品行。全篇富于故事情节性与戏剧冲突性,结构完整,人物形象刻画十分到位,通读此篇后,介之推藐视富贵、正气凛然和母亲不动声色、旁敲侧击,都一一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晋献公时,晋国宫廷发生内讧,公子重耳出逃至卫国,卫国不敢收留,他只逃往齐国,途中没有吃的,大家只能吃野菜充饥。重耳咽不下野菜,侍从介之推就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煮成汤端给重耳喝。重耳喝完后连称味道好,后来在赶路时,重耳发现介之推走路一瘤一拐,经过追问才明白经过,重耳感动不已,并许诺回国后重赏介之推后来,重耳在秦国的帮助下,回到了晋国,平定了叛乱并当上国君。重耳对跟随他出逃的人都重重封赏,唯独忘了介之推。介之推也认为自己无功,即使自己不割肉,重耳一样会当上国君,于是带着老母归隐山林。《介之推不言禄》此文即为记叙介之推决定隐居时与母亲的一段对话。

作者介绍

左丘明(前502—422年),春秋末期鲁国史学家。相传为《左传》的作者,该书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深刻阐释了《春秋》的微言大义,文笔生动,被誉为“文宗史圣”。另传其为《国语》作者,开创国别史体例。其著作对后世史学、文学影响极为深远。左丘明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南安军

〔宋代〕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甘州遍·秋风紧

〔五代〕毛文锡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皇诏下,步步蹑丹梯。

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祝英台近·倚危栏

〔宋代〕褚生

倚危栏,斜日暮,蓦蓦甚情绪?稚柳娇黄,全未禁风雨。春江万里云涛,扁舟飞渡,那更听,塞鸿无数。

叹离阻!有恨流落天涯,谁念泣孤旅?满目风尘,冉冉如飞雾。是何人惹愁来?那人问处?怎知道愁来不去!

唐雎不辱使命

〔两汉〕刘向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渡扬子江

〔唐代〕孟浩然

桂楫中流望,空波两畔明。

林开扬子驿,山出润州城。

海尽边阴静,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淅沥度秋声。

度大庾岭

〔清代〕朱彝尊

雄关直上岭云孤,驿路梅花岁月徂。

丞相祠堂虚寂寞,越王城阙总荒芜。

自来北至无鸿雁,从此南飞有鹧鸪。

乡国不堪重伫望,乱山落日满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