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怨

〔五代〕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作品简介

《虞美人·春怨》是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书写伤春怀旧之情,上片写春景,并由此引出对过去的回忆;下片写往日的欢欣与今日的凄苦。这首词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词写得情文悱恻,感情真挚,别有韵味。

创作背景

《虞美人·春怨》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正月,南宋亡国,李煜当了宋王朝的俘虏。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没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这首词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翻译注释

翻译

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注释

(1)风:指春风。

(2)庭芜:庭院里的草。芜:丛生的杂草。

(3)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4)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5)凭阑:靠着栏杆。

(6)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7)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8)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尊罍:一作“尊前”。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9)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10)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香:熏香。

(11)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12)深:一作“声”,指幽深。

(13)青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14)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思:忧思。难任,难以承受。任(rèn):一作“禁”。

全文拼音版

měirén··chūnyuàn
fēnghuíxiǎoyuàntíng绿liǔyǎnchūnxiāngpínglánbànyánjiùzhúshēngxīnyuèdāngnián
shēngwèisànzūnléizàichímiànbīngchūjiězhúmíngxiāngànhuàtángshēnmǎnbìnqīngshuāngcánxuěnánrèn

作者介绍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五代十国时南唐末代君主,史称李后主。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尤以词成就最高。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亡国后作品如《虞美人》《浪淘沙》等,抒写故国之思与亡国之痛,哀婉凄绝,开拓了词的境界。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被毒杀。其词语言清新,情感真挚,被誉为“词中之帝”,对后世影响深远。

李煜的诗

相关推荐

虞美人·秋夕信步

〔清代〕纳兰性德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虞美人·枕上

〔近代〕毛泽东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虞美人·寄公度

〔宋代〕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虞美人·金笼莺报天将曙

〔唐代〕李珣

金笼莺报天将曙,惊起分飞处。夜来潜与玉郎期,多情不觉酒醒迟,失归期。

映花避月遥相送,腻髻偏垂凤。却回娇步入香闺,倚屏无语捻云篦,翠眉低。

虞美人·粉融红腻莲房绽

〔五代〕阎选

粉融红腻莲房绽,脸动双波慢。小鱼衔玉鬓钗横,石榴裙染象纱轻,转娉婷。

偷期锦浪荷深处,一梦云兼雨。臂留檀印齿痕香,深秋不寐漏初长,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