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回首远望天南,只见那昏暗的妖氛至今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历来越裳进翡翠,南海贡明珠,这些年来消息早已断绝。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得到特殊恩宠的是大司马,元帅们冠上都插有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疆土南北这些君王地,只有靠忠良的诸将来辅佐圣朝。
注释
(1)氛祲:即所谓“妖氛”。
(2)越裳:周代南方国名,唐时安南都护府有越裳县。
(3)殊锡:犹异宠。
(4)翊:辅佐。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回首扶桑铜柱标,冥冥氛祲未全销。
回首远望天南,只见那昏暗的妖氛至今未全销。
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
历来越裳进翡翠,南海贡明珠,这些年来消息早已断绝。
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
得到特殊恩宠的是大司马,元帅们冠上都插有侍中貂。
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
疆土南北这些君王地,只有靠忠良的诸将来辅佐圣朝。
(1)氛祲:即所谓“妖氛”。
(2)越裳:周代南方国名,唐时安南都护府有越裳县。
(3)殊锡:犹异宠。
(4)翊:辅佐。
《诸将五首·其四》是杜甫《诸将五首》组诗中的第四首,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七言律诗。此诗以"回首扶桑铜柱标"开篇,通过"越裳翡翠无消息,南海明珠久寂寥"的典故,暗讽当时朝廷对边疆控制的松弛。诗中"殊锡曾为大司马,总戎皆插侍中貂"二句,揭露了将领们位高权重却未能尽责的现状,尾联"炎风朔雪天王地,只在忠臣翊圣朝"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臣良将的期待。全诗用典精当,议论深刻,展现了杜甫的政治洞察力。
《诸将五首·其四》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时年55岁的杜甫正寓居夔州。当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南方边疆不稳,朝廷对交趾等地的控制力下降。杜甫通过这首诗批评了边将失职、朝廷控御无方的现状,表达了对国家统一的深切忧虑。这组诗是杜甫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体现了其"诗史"的创作特色。
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弹。
感彼柏下人,安得不为欢?
清歌散新声,绿酒开芳颜。
未知明日事,余襟良已殚。
山馆人已空,青萝换风雨。
自从永明世,月向龙宫吐。
凿井长幽泉,白云今如古。
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口云七十馀,能救诸有苦。
回指岩树花,如闻道场鼓。
金色身坏灭,真如性无主。
僚友同一心,清光遣谁取。
蹊路高低入乱山,诸贤相送愧间关。
溪云压帽兼愁重,风雪吹衣着鬓斑。
花烛夜堂还共语,桂枝秋殿听跻攀。
相思不作勤书礼,别后吾言在订顽。
雪满山城入暮关,归心别意两茫然。
及门真愧从陈日,微服还思过宋年。
樽酒无因同岁晚,缄书有雁寄春前。
莫辞秉烛通霄坐,明日相思隔陇烟。
韩公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汉旌。
岂谓尽烦回纥马,翻然远救朔方兵。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
独使至尊忧社稷,诸君何以答升平。
汉朝陵墓对南山,胡虏千秋尚入关。
昨日玉鱼蒙葬地,早时金碗出人间。
见愁汗马西戎逼,曾闪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泾渭,将军且莫破愁颜。
洛阳宫殿化为烽,休道秦关百二重。
沧海未全归禹贡,蓟门何处尽尧封。
朝廷衮职虽多预,天下军储不自供。
稍喜临边王相国,肯销金甲事春农。
锦江春色逐人来,巫峡清秋万壑哀。
正忆往时严仆射,共迎中使望乡台。
主恩前后三持节,军令分明数举杯。
西蜀地形天下险,安危须仗出群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