雉子班

〔两汉〕汉乐府

雉子,斑如此。之于雉梁。无以吾翁孺,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雄来蜚从雌,视子趋一雉。雉子,车大驾马滕,被王送行所中。尧羊蜚从王孙行。

作品简介

《雉子斑》是汉代的一首乐府诗。此诗写雉鸟对雉子的爱护之情和死别之痛,蕴含与亲人生离死别之情,是一首以人格化动物为描述对象的寓言诗。全诗融以想象,耐人寻味,雉母之慈爱,雉子之无知,恍然如见,跃然纸上。

创作背景

《雉子斑》这是中国早期的一首寓言诗,属《汉铙歌十八曲》之一,在《乐府诗集》中编入鼓吹曲辞。陈沆《诗比兴笺》认为此诗“刺时也。上以爵禄诱士,士以贪利罹祸,进退皆不以礼,贤者思遁世远害也”。其作者以及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翻译注释

翻译

雉鸟此刻是这样得意,她赞叹小雉子的羽毛斑斓美丽。她叮咛小雉子要格外留意,只可到有粟梁的地方觅食嬉戏。千万不要过分淘气,更不要碰上万恶的人类。小雉子刚离开就被人捉去,雌雉焦急地到处寻觅。她羡慕黄鹄有旺盛的力气,振翅翱翔可一飞千里。雄雉得知这不幸的消息,赶来和雌雉飞翔在一起。“小雉子呀!”伴随着呼喊是悲哀的哭泣。小雉子被关在华贵的车里,被王孙朝天子所在的地方送去。雉鸟知道再也无法和小雉子相聚,还是紧随着车子不舍依依。

注释

(1)雉子:野鸡雏,小野鸡。雉,野鸡。

(2)斑:斑斓。意指老雉呼唤小雉,夸赞他羽毛斑斓好看。

(3)雉梁:野鸡寻觅粱粟之所。梁,同“粱”。“之于雉梁”就是说去到野鸡可以吃粱粟的地方。

(4)无:同“毋”,戒禁之辞。

(5)吾:同“俉”,迎,接近;一说通“晤”。

(6)翁孺:老人和孩童,泛指人类。

(7)知得:犹言“得知”。

(8)蜚:同“飞”。止,语助词。

(9)黄鹄:黄鹤。

(10)以千里:以千里计算,极言飞速之快。千里,原作“重”,“重”字旁有“千里”两个小字,“重”当为“千里”之误,《宋书》及左克明《古乐府》均作“千里”,据改。

(11)王可思:王(wàng),同“旺”,指旺盛。思:羡慕。此是老雉赞其子飞行有力,如黄鹤一举千里,精力旺盛,令人羡慕。按:唐吴兢《乐府解题》引此两句无“王可思”三字,于文理较易理解。

(12)趋:靠近。一雉,这里的“雉”指雉媒。古时捕猎,常以笼养之相诱,谓之“媒”。

(13)车大:车夫。

(14)滕:通“腾”,驰。

(15)王送:疑作“生送”,犹今言“活的送往”,就是活生生地送去。

(16)行所:天子出行所往之处,也称“行在”或“行在所”。

(17)尧羊:同“翱翔”,振翅飞翔。

(18)王孙:指猎获雉子的贵人,和雉子同在车上。飞随王孙也就是飞随雉子。

全文拼音版

zhìbān
zhìbānzhīzhìliángwēngzhìzhīzhìgāofēizhǐhuángfēizhīqiānwángxióngláifēicóngshìzhìzhìchējiàténgbèiwángsòngxíngsuǒzhōngyáoyángfēicóngwángsūnxíng

相关推荐

休沐寄怀

〔南北朝〕沈约

虽云万重岭,所玩终一丘。

阶墀幸自足,安事远邀游?

临池清溽暑,开幌望高秋。

园禽与时变,兰根应节抽。

凭轩搴木末,垂堂对水周。

紫箨开绿筿,白鸟映青畴。

艾叶弥南浦,荷花绕北楼。

送日隐层阁,引月入轻帱。

爨熟寒蔬剪,宾来春蚁浮。

来往既云倦,光景为谁留?

自蓟北归

〔唐代〕高适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送曾巩秀才序

〔宋代〕欧阳修

广文曾生,来自南丰,入太学,与其诸生群进于有司。有司敛群才,操尺度,概以一法。考。其不中者而弃之;虽有魁垒拔出之才,其一累黍不中尺度,则弃不敢取。幸而得良有司,不过反同众人叹嗟爱惜,若取舍非己事者。诿曰:“有司有法,奈何不中!”

有司固不自任其责,而天下之人亦不以责有司,皆曰:“其不中,法也。”

不幸有司尺度一失手,则往往失多而得少。

呜呼!有司所操果良法邪?何其久而不思革也?况若曾生之业,其大者固已魁垒,其于小者亦可以中尺度;而有司弃之,可怪也!然曾生不非同进,不罪有司,告予以归,思广其学而坚其守。予初骇其文,又壮其志,夫农不咎岁而菑播是勤,甚水旱则已;使一有获,则岂不多邪?

曾生橐其文数十万言来京师,京师之人无求曾生者,然曾生亦不以干也。予岂敢求生,而生辱以顾予。是京师之人既不求之,而有司又失之,而独予得也。于其行也,遂见于文,使知生者可以吊有司而贺余之独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