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

〔宋代〕辛弃疾

小桥流水,欲下前溪去。唤取故人来,伴先生、风烟杖屦。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斜带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渊明趣。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野花啼鸟,不肯入诗来,还一似,笑翁诗,句没安排处。

作品简介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描写山水行乐的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友人的陪伴下游历风景优美的停云堂,词的下片写对陶渊明的追慕。此词表达作者隐逸自适的情趣,景物如画,情景交融,体现出一种自然美、朦胧美。

创作背景

《蓦山溪·停云竹迳初成》此词约作于庆元元年(1195)隐居瓢泉之时。辛弃疾第二次落职之后,他在江西铅山瓢泉有了新居,新居内有亭,词人看到亭子想起陶渊明的《停云》诗作,触发词人的归隐田园之情,想与亲友同饮,友人不能来访,于是词人写下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溪涧上架着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流到前溪中去了,我邀请故人来游玩,清风吹拂,云霞满天,手持竹杖,脚登木屦,向竹径出发。有时穿梭在深远曲折的林间小道上,有时又要走过一座座起伏不定的小山包,寻幽探胜,非常有趣。竹径斜绕溪水,覆盖了半个山头,绿竹菁菁,已经栽出了一条小径来。

登上停云,举杯独酌,缅杯先贤,觉得自己时下的生活颇有当年陶渊明归田园居的风味。登上停云堂,放眼望去,竹径中有啼鸟,也有野花,鸟语花香,充满野趣,就连这野花鸟儿都不肯来到我的诗里,他们反倒嘲笑我没有安排好这一切。

注释

(1)蓦山溪:词牌名。双片八十二字,前片六仄韵,后片四仄韵。亦有前片四仄韵,后片三仄韵者,列为别格。

(2)停云:指停云堂,瓢泉新居建筑之一。

(3)唤取:唤得。取,助词。

(4)风烟:山光水色。

(5)杖屦:竹杖,木屐。

(6)行穿窈窕,时历小崎岖: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句意。窈窕,幽深貌。崎岖,不平的山路。带,连接。

(7)一尊:杯酒。尊,同“樽”,酒具。

(8)遐想:遥想。

(9)剩有:颇有。

(10)渊明趣:陶渊明的情趣,指寄情山水的隐逸生活情趣。

(11)山上有停云,看山下、蒙蒙细雨:化用陶渊明《停云》诗中“霭霭停云,瀵瀟时雨”二句意。写饮酒于堂中时观赏到的云雨之景。遐,远,剩,尽自。

(12)野花啼鸟:借野花啼鸟之“笑翁诗”写以诗表现此时美景之不易。翁诗,指词人自己。一似,很像。

(13)句没安排处:谓没有把“野花啼鸟”写进诗句。没安排,即没办法写出来。

全文拼音版

shān··tíngyúnzhújìngchūchéng
xiǎoqiáoliúshuǐxiàqiánhuànrénláibànxiānshēngfēngyānzhàngxíng穿chuānyǎotiǎoshíxiǎoxiédàishuǐbànzhēshāncuìzhúzāichéng
zūnxiáxiǎngshèngyǒuyuānmíngshānshàngyǒutíngyúnkànshānxiàméngménghuāniǎokěnshīláiháishìxiàowēngshīméiānpáichù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爱国将领,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并称“苏辛”,其词慷慨激昂,充满抗金复国之志,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被誉为“词中之龙”。曾组建义军抗金,南归后屡遭排挤,壮志难酬。词风雄浑豪迈,亦不乏田园清新之作,有《稼轩长短句》传世,是宋词巅峰代表之一。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蓦山溪·梅

〔宋代〕曹组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黄昏院落,无处著清香,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消魂处。梅子欲黄时,又须作,廉纤细雨。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蓦山溪·题钱氏溪月

〔宋代〕姜夔

与鸥为客,绿野留吟屐。两行柳垂阴,是当日、仙翁手植。一亭寂寞,烟外带愁横。荷苒苒,展凉云,横卧虹千尺。

才因老尽,秀句君休觅。万绿正迷人,更愁入、山阳夜笛。百年心事,惟有玉阑知,吟未了,放船回,月下空相忆。

蓦山溪·湖平春水

〔宋代〕周邦彦

湖平春水,菱荇萦船尾。空翠入衣襟,拊轻桹、游鱼惊避。晚来潮上,迤逦没沙痕,山四倚。云渐起。鸟度屏风里。

周郎逸兴,黄帽侵云水。落日媚沧洲,泛一棹、夷犹未已。玉箫金管,不共美人游,因个甚,烟雾底。独爱莼羹美。

蓦山溪·自述

〔宋代〕宋自逊

壶山居士,未老心先懒。爱学道人家,办竹几、蒲团茗碗。青山可买,小结屋三间,开一径,俯清溪,修竹栽教满。

客来便请,随分家常饭。若肯小留连,更薄酒,三杯两盏,吟诗度曲,风月任招呼。身外事,不关心,自有天公管。

蓦山溪·赠衡阳妓陈湘

〔宋代〕黄庭坚

鸳鸯翡翠,小小思珍偶。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娉娉嫋嫋,恰似十三馀,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时候。

寻花载酒,肯落谁人后。只恐远归来,绿成阴,青梅如豆。心期得处,每自不由人,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