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真谛寺禅师》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登山所见的烟霞山嶂的远景;颔联写登上山后所见的冻泉、晴雪的近景;颈联和尾联写诗人拜谒禅师后自己的感悟。全诗写景细腻,字句甚工,写情真挚,充满禅意。
谒真谛寺禅师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
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
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谒真谛寺禅师》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诗人寓居夔州时期。诗人于某天前往真谛寺拜谒禅师,写下了这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眺望兰若山高处,烟霞山嶂几多重。
霜冻泉流依细石,晴日雪飘落长松。
问法方知诗是妄,观身始觉酒病容。
惜我未能离妻子,择地造屋依前峰。
注释
(1)兰若:亦称阿兰若,梵文音译,原意为寂静、空闲处,一原指比丘修行处,后泛指一般佛寺。
(2)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3)观身:佛教四种观行之一,即观因缘、观果报、观自身、观如来身中之观自身。此观行乃观自身之正因,虽有灵觉之性,而为烦恼黑暗所覆蔽,无了解诸法之力,故不得显也。
(4)割:此处为“离断”之意。
(5)卜宅:选择住宅。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谒金门·春又老
春又老。南陌酒香梅小。遍地落花浑不扫。梦回情意悄。
红笺寄与烦恼。细写相思多少。醉后几行书字小。泪痕都揾了。
谒文山祠
丞相英灵迥未消,绛帷灯火飒寒飙。
乾坤浩荡身难寄,道路间关梦且遥。
花外子规燕市月,水边精卫浙江潮。
祠堂亦有西湖树,不遣南枝向北朝。
谒金门·留不得
留不得,肠断故宫秋色。瑶殿琼楼波影直,夕阳人独立。
见说长安如弈,不忍问君踪迹。水驿山邮都未识,梦回何处觅?
谒金门·愁脉脉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向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谒山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谒金门·五月雨
莺啼处,摇荡一天疏雨。极目平芜人尽去,断红明碧树。
费得炉烟无数,只有轻寒难度。忽见西楼花影露,弄晴催薄暮。
谒金门·秋兴
秋池阁,风傍晓庭帘幕。霜叶未衰吹未落,半惊鸦喜鹊。
自笑浮名情薄,似与世人疏略。一片懒心双懒脚,好教闲处著。
谒金门·香漠漠
香漠漠,低卷水风池阁。玉腕笼纱金半约,睡浓团扇落。
雨过凉生云薄,女伴棹歌声乐。采得双莲迎笑剥,柳阴多处泊。
谒金门·春雨足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谒金门·秋感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月明何处去。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