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注释
(1)迢遰:即迢递,遥远貌。
(2)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3)兼:连着。
(4)天净:天空明净。
(5)迥:远。
(6)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7)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清秋望不极,迢遰起曾阴。
秋天一眼望去清旷无极,远处隐隐约约荡起层云。
远水兼天净,孤城隐雾深。
水天相接空中一片明净,一座孤城呈现云雾深深。
叶稀风更落,山迥日初沉。
秋风吹起枯叶更快脱落,眺望远山太阳刚刚下沉。
独鹤归何晚,昏鸦已满林。
孤独的白鹤为何回得晚,要知道昏鸦早已宿满林。
(1)迢遰:即迢递,遥远貌。
(2)曾阴:重叠的阴云。曾:层。
(3)兼:连着。
(4)天净:天空明净。
(5)迥:远。
(6)归何晚:为何回得晚。
(7)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野望》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秋日野望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绘清秋旷远的景色,抒发了漂泊孤寂的情怀和对时局的隐忧。全诗语言凝练,意境苍茫,以景衬情,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苍凉的艺术风格。
《野望》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秋,杜甫寓居夔州时期。诗中"孤城"指夔州城,"独鹤"喻诗人自己。时安史之乱虽平,但各地战乱仍频,诗人年老多病,归乡无望。秋日登高远望,见"昏鸦满林"的萧瑟景象,触发了身世飘零之感,是其夔州时期"以景写情"的代表作之一。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谷口栖真处,柴门极望中。
行吟寒日落,挥手暮云空。
明月流沙雁,微霜变草虫。
吾衰非一事,且莫厌墙东。
战守雄区语岂夸,小孤东下势蟠蛇。
淮西勋业光裴相,皖北衣冠复汉家。
乱后人心犹盗贼,市繁风俗渐浮华。
凭高不尽忧天意,急鼓城头起暮笳。
西山朝旭隐高城,城下清霜百草平。
沙岸风回江鸟堕,松林雪霁寺楼明。
泽冰乍合鱼犹上,硗土方坚麦未生。
病后心怀自知少,负薪终日逐人行。
赖有澄江在,专供倚杖清。
水裁偏岸直,云截乱山平。
鞞鼓知农隙,鸡豚觉岁成。
却缘摇落后,木杪得孤城。
平林方漠漠,野水正汤汤。
苍莽日欲暮,年华客异乡。
草店月初冷,村路迂更长。
渡头人散后,渔父正鸣榔。
风卷蓬根野日昏,含凄倚杖望孤村。
村中昨夜逃亡尽,还有催租吏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