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寄德新丈》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词,上阕慨叹诗人自己的境遇,下阕追忆与故人聚首玉溪的欢乐。全词表达了漂泊之感与怀友之情。
临江仙·寄德新丈
自笑此身无定在,北州又复南州。买田何日遂归休。向来元落落,此去亦悠悠。
赤日黄尘三百里,嵩丘几度登楼。故人多在玉溪头。清泉明月晓,高树乱蝉秋。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临江仙·寄德新丈》该词作于金哀宗天兴二年(1223),时年元好问三十三岁。元好问二十七岁时举家南下,二十九岁移居登封(今河南登封县)、昆阳(今河南叶县),三十三岁时曾去孟津(今河南孟津),后又回登封。这期间他还几次赴京应试。
翻译注释
翻译
嘲笑自己身如飘蓬难以安定,一会儿在家乡忻州一会儿又来河南。什么时候买田遂人心意归隐故士。自己向来光明正大坦荡磊落,此后也将悠闲自在处事泰然。
我千里迢迢长途跋涉来到嵩山,几次登楼眺望尽情赏游,老朋友们大都欢聚在玉溪那美丽的地方,清泉下明月渐渐西沉东方欲晓,高高的树上随意可见的蝉叫声渐渐没了。
注释
(1)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德新丈:即王革,一名著,字德新,临潢人。曾任宜君主簿,与元好问为莫逆之交。丈,对老人长者的尊称。
(3)自笑:嘲笑自己。
(4)无定在:居无定所。
(5)北州:代指作者家乡忻州。
(6)南州:此指作者当时寓居之昆阳(今河南叶县)、孟津(今河南孟津)等地。
(7)买田:意谓回家乡种田。
(8)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豁达开朗。
(9)悠悠:形容悠闲自在。
(10)赤日黄尘:喻指长途跋涉。赤日,烈日。
(11)三百里:虚指。
(12)嵩丘:指嵩山,古称中岳,在登封县北,主峰有三: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
(13)故人:老朋友。
(14)玉溪:玉华峰下小流,源头景致清幽。时王德新选择居处于此。
(15)晓:拂晓,清晨。
(16)乱:任意,随便。
(17)秋:本喻容颜衰老,此指蝉声渐渐减少,意为夏天快没了,秋天快到了。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元好问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夜到扬州席上作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珠帘十里卷香风。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语音犹自带吴侬。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
多病休文都瘦损,不堪金带垂腰。望湖楼上暗香飘。和风春弄袖,明月夜闻箫。
酒醒梦回清漏永,隐床无限更潮。佳人不见董娇饶。徘徊花上月,空度可怜宵。
临江仙·冷红飘起桃花片
冷红飘起桃花片,青春意绪阑珊。画楼帘幕卷轻寒,酒馀人散去,独自倚阑干。
夕阳千里连芳草,萋萋愁煞王孙。徘徊飞尽碧天云,凤笙何处,明月照黄昏。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淡水三年欢意,危弦几夜离情。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
渌酒尊前清泪,阳关叠里离声。少陵诗思旧才名。云鸿相约处,烟雾九重城。
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