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宝珠洞》是清朝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上阕泛写景色及由此触发的满目兴亡,今昔对比之感。下阕笔锋转而描写凭栏后所见的景色,苍远浑厚,萧疏寂寥,豪宕雄伟。全词在凄凉中又表达出豪情,收放自如,虚实相间,意境深远。
望海潮·宝珠洞
漠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白日空山,夜深清呗,算来别是凄凉。往事最堪伤,想铜驼巷陌,金谷风光。几处离宫,至今童子牧牛羊。
荒沙一片茫茫,有桑干一线,雪冷雕翔。一道炊烟,三分梦雨,忍看林表斜阳。归雁两三行,见乱云低水,铁骑荒冈。僧饭黄昏,松门凉月拂衣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纳兰曾随康熙帝游北京西山八大处宝珠洞,他登高远眺时,留下了这首词。考证其具体时间,此词结构字句多与严绳孙作《望海潮》相近,当为性德早年习作,作期当在康熙十四年(1667年)前。
翻译注释
翻译
古人的陵墓荒凉冷落,只有那郊外的寒冷烟雾和衰萎的野草还凝聚着一片苍绿,满眼都是历史兴亡的痕迹。白日里山空幽静,夜深时佛经入耳,听来着实令人觉得凄凉无比。最令人伤心惆怅的莫过于铜驼街和金谷园往日的繁华兴盛早已消失殆尽,一去不返了。皇帝的离宫也只剩下放牧的幼童。
荒沙苍凉浑茫,河流萧疏寥落,茫茫的雪山上大雕展翅而翔。炊烟袅袅,树梢残阳,天边还有归雁三两成行,只看得凌乱的云朵,荒凉的山冈,铁蹄踏过水面。黄昏时端一碗僧饭,在寺门冷月下拂袖离去。
注释
(1)漠陵:荒凉冷落之陵墓。
(2)清呗:清晰的诵经之声。
(3)铜驼巷陌:即铜驼街,原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为古代著名的繁华之地。
(4)金谷:古地名,后代指繁华之地。
(5)桑干:指桑干河,今永定河之上游,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而得名。
(6)雕翔:雕鹰在空中盘旋。
(7)林表:树林之外。
(8)僧饭黄昏:在黄昏时分端一碗斋饭。
(9)松门:此处代指寺庙之门。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的诗
相关推荐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秦峰苍翠
秦峰苍翠,耶溪潇洒,千岩万壑争流。鸳瓦雉城,谯门画戟,蓬莱燕阁三休。天际识归舟,泛五湖烟月,西子同游。茂草台荒,苎萝村冷起闲愁。
何人览古凝眸。怅朱颜易失,翠被难留。梅市旧书,兰亭古墨,依稀风韵生秋。狂客鉴湖头,有百年台沼,终日夷犹。最好金龟换酒,相与醉沧州。
望海潮·自题小影
曾经沧海,又来沙漠,四千里外关河。骨相空谈,肠轮自转,回头十八年过。春梦醒来么?对春帆细雨,独自吟哦。惟有瓶花,数枝相伴不须多。
寒江才脱渔蓑。剩风尘面貌,自看如何?鉴不因人,形还问影,岂缘醉后颜酡?拔剑欲高歌。有几根侠骨,禁得揉搓?忽说此人是我,睁眼细瞧科。
望海潮·洛阳怀古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望海潮·上兰州守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望海潮·广陵怀古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望海潮·插天翠壁
插天翠壁,排山雪浪,雄关险扼东溟。沙屿布棋,飚轮测线,龙骧万斛难经。笳鼓正连营。听回潮夜半,添助军声。尚有楼船,鲎帆影里矗危旌。
追思燕颔勋名,问谁投健笔,更请长缨?警鹤唳空,狂鱼舞月,边愁暗入春城。玉帐坐谈兵。有獞花压酒,引剑风生。甚日炎洲洗甲,沧海浊波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