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注释
(1)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2)流向:水流动的方向。
(3)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4)寄声:托人传话。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山北溪声一路迎,山南溪响送人行。
山北面的溪流声一路迎接着我,山南面的溪流作响为我送行。
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
我知道溪水向金陵流去,若流过了金陵就不要向我传达声响了。
(1)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2)流向:水流动的方向。
(3)金陵:古邑名。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战国楚威王七年(公元前333年)灭越后,在今南京市清凉山设金陵邑。
(4)寄声:托人传话。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溪水为线索,通过"山北溪声"与"山南溪响"的呼应,巧妙构建出旅途中的空间转换与听觉体验。后两句"也知流向金陵去,若过金陵莫寄声"赋予溪水人格化特征,在看似随意的叮嘱中暗含深沉的情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象流动活泼,展现了杨万里"诚斋体"善用拟人、寓情于景的典型风格。
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所以一直不得重用。宋孝宗登基后,便被外放做官。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一月,杨万里以直龙图阁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权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治所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绍熙三年(1192)八月,改知赣州,不赴,乞祠。这组诗第六首中“政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与《午憩马家店》中“生衣兼草靸,年例试春风”正相合,既称“年例”(每年如此),可知非绍熙二年事,当作于绍熙三年春,诗人时年六十六岁。他外出途经松源时,见群山环绕,感慨不已,于是写下这组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后山勒水向东驰,却被前山勒向西。
道是水柔无性气,急声声怒慢声悲。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正是行人肠断时,子规得得向人啼。
若能泪得居人脸,始信春愁总为伊。
侧塞千山缝也无,上天下井万崎岖。
昨朝曾过芙蓉渡,寻到溪源一线初。
日高谷底始微暄,岚翠依然透骨寒。
说与行人忙底事,金鸡声里促银鞍。
落木淮南雁影高,孤城残日乱蓬蒿。
天边故旧愁闻笛,市上儿童笑带刀。
世事真成反招隐,吾徒何处续离骚。
昔人一饭犹思报,廿载恩深感二毛。
登高怅望八公山,琪树丹崖未可攀。
莫想阴符遇黄石,好将鸿宝驻朱颜。
浮生所欠只一死,尘世无繇拾九还。
我本淮王旧鸡犬,不随仙去落人间。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徒闻鹊架横秋夕,漫说秦鞭到海东。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