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是南宋词人张孝祥于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所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景,烘托了边塞气氛和词人的心情;下片由景转入抒情,表达了词人对中原故国的怀念。整首词色彩鲜丽,意境深沉,风格悲壮。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
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年),词人任荆南、湖北路安抚使,驻节荆州。当时荆州已成为边塞,词人登上城楼观察边塞情况,心中感慨良多,于是写下了《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这首词。
翻译注释
翻译
秋日的天空,晴空万里,我登上荆州城,只见水天空阔,交相辉映,边塞处鞭声响亮、红旗耀眼,边地上衰草连天、烟雾笼罩,望上去隐隐约约,处于有无之中。
凭高北望,自然想起那万里之外沦陷的中原,心情无比沉痛,便在城楼上饮下杯浊酒,原想是要借酒消愁,无奈酒罢益悲,忍不住临风洒泪,凄凉秋风中心情更加沉痛。
注释
(1)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2)霜日:指秋天。
(3)明霄:晴朗的天空。
(4)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蘸:沾染,沾取液体。
(5)鸣鞘声:指从鞘里取刀、剑所发出的声音,词中指的是挥动马鞭发出的响声。
(6)绣旗:锦绣的军旗。
(7)澹烟:烟雾稀薄。
(8)尊:同“樽”,酒杯。
(9)戍楼:边境上的城楼。
(10)酒阑:将酒饮尽。
(11)悲风:凄厉的风。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张孝祥的诗
相关推荐
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浣溪沙·庭菊飘黄玉露浓
庭菊飘黄玉露浓,冷莎偎砌隐鸣蛩,何期良夜得相逢?
背帐风摇红蜡滴,惹香暖梦绣衾重,觉来枕上怯晨钟。
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漫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曾识卢家玳瑁梁
曾识卢家玳瑁梁,觅巢新燕屡回翔。不堪重问郁金堂。
今雨相看非旧雨,故乡罕乐况他乡。人间何地著疏狂。
浣溪沙·日射云间五色芝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浣溪沙·访旧伤离欲断魂
访旧伤离欲断魂,无因重见玉楼人,六街微雨镂香尘。
早为不逢巫峡梦,那堪虚度锦江春?遇花倾酒莫辞频。
浣溪沙·马上凝情忆旧游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浣溪沙·兰沐初休曲槛前
兰沐初休曲槛前。暖风迟日洗头天,湿云新敛未梳蝉。
翠袂半将遮粉臆,宝钗长欲坠香肩,此时模样不禁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