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自寿二首》是南宋词人刘辰翁所创作的两首词。这是两首联章体的自寿词,第一首追思往昔岁月,怀念独守寒机的贤妻;第二首借托神话境界,抒写自己的苦闷和追求。这两首寿词,善用典故,写景细腻、语意新奇、含蕃深远,显示了词人的艺术功力。
鹊桥仙·自寿二首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初度。桥边曾弄碧莲,悄不记、人间今古。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寒机何意待人归,但寂历、小窗斜雨。
天香吹下,烟霏成路。飒飒神光暗度。桥边犹记泛槎人,看赤岸、苔痕如古。长空皓月,小风斜露。寂寞江头独步。人间何处得飘然,归梦入、梨花春雨。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刘辰翁生于宋理宗绍定五年(1232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俗称为“小年”。文天祥《(十二月)二十四日》诗:“春节(指立春)前三日,江乡正小年。”刘辰翁身经宋元易代之巨变,于“小年"之时过生日,自有许多感慨,写下这两首颇具特色的自寿词作。
翻译注释
翻译
微风轻吹,月色淡薄, 恬静,以往的岁月,谁还会记住我的生日。我曾在桥边抚弄着奇妙的碧莲花,忘记了人世间烦恼之事。泛舟江上,吹起洞箫,任微露沾湿衣裳。隐约见到女子步履轻盈地走来。妻子孤守在冷寞的织布机旁,满怀深意地等我归来。但在一片静寂中,只听见斜雨敲打着小窗的声音。
天上仙境中飘来的香气,云雾迷濛成为天路。迅疾地飞度于闪烁迷离的仙境之中。我曾在桥边似乎记住了海和天河之间驾驶木筏的人,看那赤岸旁,布满了年代久远的苔痕。明月悬挂于长空,微风倾吹着露水。隐约见寂寞的人在江边独自行走。人间哪能找到超尘绝俗的地方呢?我只有在梦中春雨梨花的美好景色里,才能找到人生的归宿。
注释
(1)谁识小年初度:“谁识”句:点明自己的生日。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初度:生日。
(2)碧莲:绿荷。
(3)凌波:乘碧波而行,步履轻盈。
(4)寒机何意待人归:“寒机”句:化运《后汉书·乐羊子妻传》乐羊子妻断织劝夫的典故,称赞自己妻子的贤惠。寒机:寒夜的织布机。
(5)寂历:寂静,冷清。
(6)天香:芳香的美称。
(7)泛槎人:晋张华《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牛郎织女。
(8)赤岸:传说中地名。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刘辰翁的诗
相关推荐
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
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鹊桥仙·华灯纵博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鹊桥仙·七夕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栏干斜转玉绳低,问乞得、天机多少?
闺中女伴、天边佳会,多事纷纷祈祷。神仙之说本虚无,便是有、也应年老。
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翠绡心事,红楼欢宴,深夜沉沉无暑。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
锦笺尚湿,珠香未歇,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
鹊桥仙·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鹊桥仙·沉沉戍鼓
沉沉戍鼓,萧萧厩马,起视霜华满地。猛然记得别伊时,正今日、邮亭天气。
北征车辙,南征归梦,知是调停无计。人间事事不堪凭,但除却、无凭两字。
鹊桥仙·七夕和苏坚韵
乘槎归去,成都何在,万里江沱汉漾。与君各赋一篇诗,留织女、鸳鸯机上。
还将旧曲,重赓新韵,须信吾侪天放。人生何处不儿戏,看乞巧、朱楼彩舫。
鹊桥仙·月胧星淡
月胧星淡,南飞乌鹊,暗数秋期天上。锦楼不到野人家,但门外、清流叠嶂。
一杯相属,佳人何在,不见绕梁清唱。人间平地亦崎岖,叹银汉、何曾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