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

〔南北朝〕范晔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作品简介

《孔融让梨》出自南朝宋史学家范晔所著《后汉书·孔融传》,是一则广为流传的古代道德故事。文中记述东汉名士孔融四岁时,与兄弟分梨,主动选择小的,并解释“我年纪小,按道理应该拿小的”。这一行为体现了谦让的美德,深受家族称赞。故事语言简洁,却生动刻画了孔融自幼知礼守节的形象,成为后世教育子女“尊长让幼”的典范。

翻译注释

翻译

孔融四岁时,与众兄弟一同吃梨,总是挑个小的梨,父亲问他原因,孔融说:“我年纪最小,应当拿小的梨。”宗族亲戚们认为他是个奇才。

注释

(1)辄:就,总是。

(2)故:原因。

全文拼音版

kǒngróngràng
niánsuìshízhūxiōnggòngshíróngzhéyǐnxiǎozhěrénwènyuēxiǎoérdāngxiǎozhěyóushìzōngzhī

作者介绍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官员、史学家、文学家,著作《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范晔的诗

相关推荐

愚公移山

〔先秦〕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卖油翁

〔宋代〕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部分教材无此句)

守株待兔

〔先秦〕韩非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南辕北辙

〔两汉〕刘向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刻舟求剑

〔先秦〕吕不韦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破瓮救友

〔宋代〕司马光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鹬蚌相争

〔两汉〕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熟计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郑人买履

〔先秦〕韩非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陈谏议教子

〔宋代〕朱熹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

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

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东施效颦

〔先秦〕庄子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