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其三

〔唐代〕杜甫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作品简介

《戏为六绝句·其三》是杜甫以绝句体裁阐述文学史观的组诗之一,旨在为初唐四杰(卢照邻、王勃等)的文学成就正名。前两句直言卢、王之作虽不及汉魏诗歌近承《风》《骚》,后两句却以"龙文虎脊"(良马名)为喻,肯定其才力足以驾驭任何文体。"历块过都"(跨越土堆都城如履平地)的典故,既赞四杰创作之自如,亦讽当时评论者的狭隘。全诗在"劣于""皆君驭"的转折中,展现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的辩证史观。

创作背景

《戏为六绝句·其三》此组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杜甫寓居成都时。针对当时文坛对六朝至初唐文学的片面否定,杜甫借"卢王"(实概指初唐四杰)为切入点。诗中"汉魏风骚"代表诗教传统,"尔曹"讥讽那些妄评者。在安史之乱导致文化断裂的背景下,此诗实为对文学传承的深刻思考。

翻译注释

翻译

即便是王杨卢骆四杰操笔作诗,作品比不上汉魏的诗歌而接近《诗经》《楚辞》。

但他们还是龙文虎脊的千里马,可以为君王驾车,纵横驰骋,不像你们一跑长途就会跌倒。

注释

(1)翰墨:笔墨。

(2)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3)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全文拼音版

wéiliùjué··sān
zòng使shǐwángcāohànlièhànwèijìnfēngsāo
lóngwénjiējūnkuàiguòjiàněrcá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戏子由

〔宋代〕苏轼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从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读书万卷不读律,致君尧舜知无术。

劝农冠盖闹如云,送老齑盐甘似蜜。

门前万事不挂眼,头虽长低气不屈。

余杭别驾无功劳,画堂五丈容旗旄。

重楼跨空雨声远,屋多人少风骚骚。

平生所惭今不耻,坐对疲氓更鞭箠。

道逢阳虎呼与言,心知其非口诺唯。

居高忘下真何益,气节消缩今无几。

文章小技安足程,先生别驾旧齐名。

如今衰老俱无用,付与时人分重轻。

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唐代〕柳宗元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

坐来念念非昔人,万遍莲花为谁用?

如今七十自忘机,贪爱都忘筋力微。

莫向东轩春野望,花开日出雉皆飞。

戏题画山水图歌

〔唐代〕杜甫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洞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渔子入浦溆,山木尽亚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

戏咏江南土风

〔宋代〕黄庭坚

十月江南未得霜,高林残水下寒塘。

饭香猎户分熊白,酒熟渔家擘蟹黄。

橘摘金苞随驿使,禾舂玉粒送官仓。

踏歌夜结田神社,游女多随陌上郎。

戏题阶前芍药

〔唐代〕柳宗元

凡卉与时谢,妍华丽兹晨。

欹红醉浓露,窈窕留馀春。

孤赏白日暮,暄风动摇频。

夜窗蔼芳气,幽卧知相亲。

愿致溱洧赠,悠悠南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