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是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这首词作为新进士的游宴之词,主要抒发了词人的欣喜之情。词上片写汴京春景,“东郊”三句谓星杓报春,“柳抬”三句写春满人间,“妆点”三句写春景如画,写景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层铺设。下片写进士赴琼林宴与游冶,“别有”二句写殿试后新进士成行如画,“杏园”三句写进士琼林宴盛况,“遍九陌”三句写进士满城游冶,次第写来,其喜悦之情自在其中。结尾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新科进士们的得意神态,但从纵马奔驰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意气风发,从“香尘”、“宝鞍”等带有夸饰的字眼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喜悦心情。全词风格清新、明快,词人的欣喜之情盈盈外现,用语通俗又不失雅致,是一首十分成功的即景抒情之作。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此词咏进士及第的得意、欢乐,当作于仁宗景佑元年(1034)。
翻译注释
翻译
拂晓时分,京城东郊出现了醒目的北斗七星,它仿佛在告诉京城里的人们春天来了。柳树已经吐出了新绿,花朵噙着清晨的露珠迎风绽放,整个大地因春天的到来而姹紫嫣红,到处生机勃勃。春天里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把高大的台榭装点得分外美丽迷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功,创造了如图画般绚烂多彩,充满生机的美好季节。
新科进士在朝廷的组织下游览京郊御花园,他们鱼贯成行俊美如画。御花园里微风习习,桃花浪暖,新科进士们如鲤鱼跃入龙门一步登天。新科进士游完了御花园又结伴游览京城。他们骑马飞驰,京城街区为之尘土飞扬。
注释
(1)东郊:京城东面的郊野。
(2)向晓:天将要亮的时候。
(3)星杓:指北斗星似杓柄的由玉衡、开阳、摇光三星所组成的那部分。
(4)亚:相对“冠”而言,指北斗星形似杓柄的三星居于其他四星之下,其他四星为冠,此三星即为亚,北斗星的此种排列形状是初春天将破晓时的排列形状。
(5)烟眼:烟雾笼罩着柳树刚吐出的鹅黄色嫩芽。眼:指柳树发芽之处的芽眼。
(6)花匀:本指女子往脸上均匀地搽抹胭脂,此处指称花朵有如女人匀脸一样。
(7)露脸:指花瓣上沾满了露水。露:早上的露水。
(8)层台芳榭:高大而美丽的台榭。榭:建筑在高台之上类似凉亭的敞屋。
(9)运神功:运用神奇的功力。神功:即“神工”,指大自然的创造力。
(10)丹青无价:指大自然创造出春天这幅无价的美丽图画。丹青:指图画,因为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时常用的两种颜料,因而就把图画称之为丹青。无价:价值高昂到无法计算。
(11)别有:除此之外还有。
(12)尧阶:尧本为中国古代最受人民爱戴的皇帝之名,此处指代柳永当时的宋代皇帝,尧阶即指宋代皇宫里朝堂的台阶。
(13)试:殿试,举子经过笔试考中之后,还要经过皇帝的面试称为殿试。
(14)新郎君:新考中的进士,唐宋之时称新考中进士的人为新郎君。
(15)成行:指排列整齐。
(16)如画:人物俊美犹如画中之人。
(17)杏园风细:据《秦中岁时记》载:“进士杏园初宴,谓之探花宴,差少俊二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若他人先折花,二使皆被罚。”杏园,本为唐朝的御用园林的名称,其故址在今西安市郊大雁塔南,为新进士宴游之地,因而后世常以杏园游宴喻进士及第,此处以杏园指代宋朝的御用园林琼林苑。
(18)桃花:指琼林苑内的桃花。
(19)浪暖:微风吹动桃枝,因祧枝的颤动,桃花就犹如波浪一样上下翻动,又因桃花为粉红色,属暖色,因此称浪暖。
(20)竞喜:指杏园内的微风和桃浪都很高兴欢喜,是拟人写法。
(21)羽迁:本指人修道成仙,飞升天宫,此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而成为有功名的人。
(22)鳞化:本指鱼跃龙门而成龙,此亦指新进士由平民百姓一跃而为有功名的人。
(23)遍九陌:京城里的所有街道。九陌:汉长安街中有八街九陌,后来便用九陌指京城大道。
(24)相将:相互结伴。
(25)游冶:出游寻乐。
(26)骤:马奔驰。
(27)香尘:芳香的尘土。
(28)宝鞍骄马:指装饰豪华的骏马。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柳永的诗
相关推荐
客意
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
洞仙歌·冰肌玉骨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咏史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
绛都春·饯李太博赴括苍别驾
羁云旅雁。敛倦羽、寄栖墙阴年晚。问字翠尊,刻烛红笺悭曾展。冰滩鸣佩舟如箭。笑乌帻、临风重岸。傍邻垂柳,清霜万缕,送将人远。
吴苑。千金未惜,买新赋、共赏文园词翰。流水翠微,明月清风平分半。梅深驿路香不断。万玉舞、罘罳东畔。料应花底春多,软红雾暖。
蝶恋花·旅月怀人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日高
镀环故锦縻轻拖,玉筏不动便门锁。
水精眠梦是何人?栏药日高红髲?。
飞香上云春诉天,云梯十二门九关。
轻身灭影何可望,粉蛾帖死屏风上。
戏题盘石
可怜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破阵子·赠行
少日春风满眼,而今秋叶辞柯。便好消磨心下事,莫忆寻常醉后歌。可怜白发多。
明日扶头颠倒,倩谁伴舞婆娑。我定思君拼瘦损,君不思兮可奈何。天寒将息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