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德歌·夏

〔元代〕关汉卿

俏冤家,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蛾眉淡了教谁画?瘦岩岩羞带石榴花。

作品简介

《大德歌·夏》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写其夏日相思之情。小令以“俏冤家”统领,表现女主人公对过去美满生活的回味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女为悦己者容”的心理。全曲辞尽意未休,风格蕴藉含蓄。

创作背景

《大德歌·夏》这是为闺中女子代言之作。郑振铎、胡适、吴晓铃、王季思等学者认为“大德歌”是关汉卿在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自创的新曲调,据此可推断这首《大德歌》当作于大德年间。

翻译注释

翻译

我那俏冤家,远在天涯,你怎么在外边贪恋新欢,怎么偏偏只有外边才能留得住你?懒洋洋地坐南窗下,每每对着清风想念他。细长的眉毛淡了教谁来描画?脸瘦得不像样子,羞得不敢戴上那石榴花。

注释

(1)俏冤家:此指在外远游的爱人。

(2)偏那里绿杨堪系马:“偏那里”句:偏是那里的绿杨树能够拴住你的马?此系怨词,恨爱人久离不归。

(3)数:每每。

(4)蛾眉:弯而长的眉毛。

(5)瘦岩岩:瘦骨嶙峋貌。

(6)带:即“戴”。

全文拼音版

··xià
qiàoyuānjiāzàitiānpiān绿yángkānkùnzuònánchuāngxiàshùduìqīngfēngxiǎngniànéméidànlejiàoshuíhuàshòuyányánxiūdàishíliúhuā

作者介绍

关汉卿(约1234—1300),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一生创作杂剧60余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18种。作品题材广泛,揭露社会黑暗,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等经典女性形象。其剧作结构严谨,语言本色当行,兼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色彩。散曲亦佳,《一枝花·不伏老》展现铮铮铁骨。作为中国戏曲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对后世戏剧影响深远,被誉为"曲圣",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关汉卿的诗

相关推荐

水仙子·乐清箫台

〔元代〕乔吉

枕苍龙云卧品清箫,跨白鹿春酣醉碧桃,唤青猿夜拆烧丹灶。

二千年琼树老,飞来海上仙鹤。纱巾岸天风细,玉笙吹山月高,谁识王乔?

折桂令·过多景楼

〔元代〕周文质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

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哀江南

〔清代〕孔尚任

〔哀江南〕〔北新水令〕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

〔驻马听〕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谁祭扫,牧儿打碎龙碑帽。

〔沈醉东风〕横白玉八根柱倒,堕红泥半堵墙高。碎琉璃瓦片多,烂翡翠窗棂少。舞丹墀燕雀常朝,直入宫门一路蒿,住几个乞儿饿殍。

〔折桂令〕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沽美酒〕你记得跨青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

〔太平令〕行到那旧院门,何用轻敲,也不怕小犬哰哰。无非是枯井颓巢,不过些砖苔砌草。手种的花条柳梢,尽意儿采樵;这黑灰是谁家厨灶?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