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唐代〕杜甫

玉泉之南麓山殊,道林林壑争盘纡。

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

五月寒风冷佛骨,六时天乐朝香炉。

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

莲花交响共命鸟,金榜双回三足乌。

方丈涉海费时节,悬圃寻河知有无。

暮年且喜经行近,春日兼蒙暄暖扶。

飘然斑白身奚适,傍此烟霞茅可诛。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

潭府邑中甚淳古,太守庭内不喧呼。

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依止老宿亦未晚,富贵功名焉足图。

久为野客寻幽惯,细学何颙免兴孤。

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

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

作品简介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排律,是晚年七言歌行的奇崛之作,以佛寺游观写湖湘文化记忆。诗中"玉泉之南麓山殊"开篇点地理异景,"道林林壑争盘纡"状古刹清幽,"寺门高开洞庭野"展气象雄阔,"殿脚插入赤沙湖"写建筑奇绝。全诗融山水、佛理与历史于一炉,语言如"龙腾虎跃",在"塔级宫墙壮丽极"的盛景与"飘零已是沧浪客"的落寞间,构成震撼的艺术张力。

创作背景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年)春,杜甫58岁漂泊潭州(长沙)时。诗人游历岳麓、道林二寺(今均不存),借"金银佛寺"的南朝遗存,抒发"回首风尘甘息机"的遁世之思。作品诞生于杜甫生命倒数第二年,其"百年地僻柴门迥"的孤寂与"五月江深草阁寒"的体衰,共同熔铸成这首融合儒释精神的湖湘史诗。

翻译注释

翻译

玉泉山玉泉寺以南就数岳麓山麓山寺最特殊,道林寺似乎在比赛谁的山林沟壑最幽静盘纡。

寺门高开向着洞庭之野,殿脚仿佛插入了远处的赤沙湖。

据说炎热的五月天这里的风还是凉飕飕的会把佛骨吹冷,昼夜六时天乐不绝总有人来朝拜香炉。

来到这灵山胜地步步踩的都是像雪山上长着的香草,僧宝和合人人顿觉心性圆明犹如沧海之珠。

多层寺塔只有壮丽的宫墙差堪匹敌,跟松间道路同样清凉的还有那香积厨。

莲池里交响着共命鸟,红日高照两寺的黄金牓都反映出三足乌。

渡海去寻方丈、蓬莱很费时间,穷河源寻玄圃谁知是有还是无?

暮年且喜到这儿来路很近,更何况春天里游山还可仰仗蒸腾的暖气把我搀扶。

白发飘然此身何往?傍烟霞诛茅筑屋倒可在这里隐居。

虽然桃花源里人家的制度已有改变,可羡那橘子洲头的田土仍极膏腴。

潭州城中民风淳古,太守衙门里不闻喧呼。

古时候的人遭遇衰世都韬光养晦,于今幸喜来此乐国休养多病的微躯。

就是现在来投靠老禅师也不算晚,功名富贵并不值得贪图。

我早知道谢客已习惯于访胜寻幽,还应该细学周颙以免清兴孤。

一重一掩的山林跟我息息相关,简直就是我的肺腑,山鸟山花我把它们都当成自己的兄弟友于。

宋公放逐岭南过此曾赋诗题壁,他还分了份景色留给了老夫。

注释

(1)玉泉:指玉泉寺。玉泉寺在湖北当阳城西三十里的玉泉山东麓。汉建安年间,普净禅师结茅于此,梁宣帝敕建覆船山寺,隋开皇时,智者禅师继倡立法门。寺后古树环抱之中有泉从石隙中流出,冬夏不涸,清冽甘甜,名“白鹤泉”。

(2)盘纡:回绕曲折。

(3)佛:一作“拂”。

(4)劫:一作“级”。

(5)墙:一作“坛”。

(6)香:一作“石”。

(7)凉:一作“崇”。

(8)花:一作“池”。

(9)共命鸟:《阿弥陀经》:极乐国土,有七宝池,池中莲花大如车轮。又有伽陵频伽共名之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识神各异,同共报命,曰共命。

(10)三足乌:古代传说,太阳里有三足乌,名踆乌。

(11)悬圃:一作“玄圃”,传说在昆仑山顶。有金台、玉楼,为神仙所居。后泛指仙境。

(12)身:一作“将”。

(13)橘洲:即橘子洲,在湖南长沙西南不远的湘江中。

(14)老宿:此指高僧,也可指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

(15)野:一作“谢”。

(16)何:当作“周”。

(17)山:一作“仙”。

(18)友于:原指兄弟之间相互友爱。后用作兄弟的代称。

(19)宋公:即宋之问。原注“之问也”。宋之问流贬钦州,道经长沙,有诗题寺壁。

(20)与:一作“待”。

全文拼音版

yuèshāndàolínèrxíng
quánzhīnánshānshūdàolínlínzhēngpán
méngāokāidòngtíng殿diànjiǎochāchìshā
yuèhánfēnglěngliùshítiāncháoxiāng
língxuěshāncǎosēngbǎorénréncānghǎizhū
jiégōngqiángzhuàngxiāngchúsōngdàoqīngliáng
liánhuājiāoxiǎnggòngmìngniǎojīnbǎngshuānghuísān
fāngzhàngshèhǎifèishíjiéxuánxúnzhīyǒu
niánqiějīngxíngjìnchūnjiānméngxuānnuǎn
piāoránbānbáishēnshìbàngyānxiámáozhū
táoyuánrénjiāzhìzhōutiánrénggāo
tánzhōngshénchúntàishǒutíngnèixuān
zāoshuāishìjiēhuìjīnxìngguóyǎngwēi
zhǐlǎo宿wèiwǎnguìgōngmíngyān
jiǔwèixúnyōuguànxuéyóngmiǎnxìng
zhòngyǎnfèishānniǎoshānhuāyǒu
sònggōngfàngzhúcéngfēnliúlǎo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鄂王墓

〔元代〕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岳阳楼

〔明代〕杨基

春色醉巴陵,阑干落洞庭。

水吞三楚白,山接九疑青。

空阔鱼龙气,婵娟帝子灵。

何人夜吹笛,风急雨冥冥。

岳王墓

〔明代〕高启

大树无枝向北风,千年遗恨泣英雄。

班师诏已成三殿,射虏书犹说两宫。

每忆上方谁请剑,空嗟高庙自藏弓。

栖霞岭上今回首,不见诸陵白雾中。

岳忠武王祠

〔明代〕于谦

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黄叶古祠寒雨积,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别朱仙镇,不见将军奏凯歌。

岳阳纪行

〔明代〕袁宗道

从石首至岳阳,水如明镜,山似青螺,蓬窗下饱看不足。最奇者墨山仅三十里,舟行二日,凡二百余里,犹盘旋山下。日朝出于斯,夜没于斯,旭光落照,皆共一处。盖江水萦回山中,故帆樯绕其腹背,虽行甚驶,只觉濡迟耳。

过岳阳,欲游洞庭,为大风所尼。季弟小修秀才,为《诅柳秀才文》,多谑语。薄暮风极大,撼波若雪,近岸水皆揉为白沫,舟几覆。

季弟曰:“岂柳秀才报复耶?”

余笑曰:“同袍相调,常事耳。”因大笑。

明日,风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