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为好友郑虔所作的送别之作。郑虔因安史之乱中被迫接受伪职而被贬台州,杜甫未能当面送别,故以诗寄情。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遭遇的深切同情,又暗含对朝廷处置过严的不满,更流露出生死之交的深厚情谊。全诗沉痛悲凉,字字血泪,展现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局的感慨。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
万里伤心严谴日,百年垂死中兴时。
苍惶已就长途往,邂逅无端出饯迟。
便与先生应永诀,九重泉路尽交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时值安史之乱期间。郑虔(字十八)因陷贼被授伪职,乱平后虽非本意仍遭贬台州司户参军。杜甫与郑虔交谊深厚,却因故未能送别,故作此诗。诗中"万里伤心"、"百年垂死"等句,既写郑虔年老远谪之悲,亦暗讽肃宗朝廷对陷贼文士处置过苛,体现了杜甫在乱世中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思考。
翻译注释
翻译
郑广文做事做人中规中矩,他喝醉后时常称自己是一位老画师。
朝廷把郑公贬去台州实在过于严厉,垂死之人却要去到偏远之地度过余生,实在让人伤心。
对方已经仓皇赶路,前往台州,我只能这样匆匆一见,无法诉说不舍之情。
这次告别后恐怕再难相见,只能等到黄泉路上再相见。
注释
(1)樗:落叶乔木,质松而白,有臭气。此指无用之才。
(2)散:指无用之才。
(3)常称:郑虔自称。
(4)万里:指台州。
(5)严谴:严厉的处罚。
(6)百年:指人的一生。
(7)垂死:一则虔年已老,眼看要死,再则遭贬,更足以速其死。当时两京收复,故曰中兴时。
(8)饯:送行。
(9)永诀:死别。郑虔已是一把年纪,又相去万里,以常理推之,料难再见,故曰“应永诀”。
(10)九重泉:犹九泉或黄泉,谓死后葬于地下。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送杨瑗尉南海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送赞律师归嵩山
禅客归心急,山深定易安。
清贫修道苦,孝友别家难。
雪路侵溪转,花宫映岳看。
到时瞻塔暮,松月向人寒。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天官动将星,汉上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送路六侍御入朝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于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送凌侍郎还宣州
日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县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送赵紫芝为江东从事
非惟篇翰奇,吏道更深知。
山水六朝地,登临三考时。
泥沙多旧物,风日少全碑。
正属黄花发,愁闻有别离。
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
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
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
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
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送魏八
更沽淇上酒,还泛驿前舟。
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
北路无知己,明珠莫暗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