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是杜甫的一首七言古诗,以道教圣地玄都坛为背景,寄赠隐士元逸人(元丹丘)。诗中“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写元逸人的仙风道骨,而“铁锁高垂不可攀,倒景忽闻金榜风”则描绘玄都坛的神秘景象。全诗想象瑰丽,语言奇崛,将道教仙境与隐逸情怀相融合,展现了杜甫诗歌中少见的浪漫风格。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
故人昔隐东蒙峰,已佩含景苍精龙。
故人今居子午谷,独在阴崖结茅屋。
屋前太古玄都坛,青石漠漠常风寒。
子规夜啼山竹裂,王母昼下云旗翻。
知君此计成长往,芝草琅玕日应长。
铁锁高垂不可攀,致身福地何萧爽。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玄都坛歌寄元逸人》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前后,杜甫41岁,困守长安时期。时玄宗崇道,李白等友人亦热衷求仙。杜甫借玄都坛(长安附近道教圣地)的描写,既寄寓对元逸人隐逸生活的向往,又暗含对自身“儒术岂谋身”的无奈,反映其早期诗歌中的道教文化影响。
翻译注释
翻译
老朋友昔日隐居终南山的东蒙峰,已经佩戴了去恶防身的护身符。
老朋友现在居住在长安正南,秦岭山的子午谷中,独自在背阳的山崖建造了茅屋。
茅屋的前方有太古玄都坛,冷风刮起的时候青色的石头遍地都是。
杜鹃鸟夜里啼叫,竹子和山竹裂开,王母鸟白天自天而下,云旗霓裳拥簇。
知道你这次计划长居此地,瑞草仙树日子应该还很长。
高高山崖上垂下来的铁锁,让人看了不敢攀登,身居此处洞天福地,是多么的逍遥自得。
注释
(1)故人:老朋友。
(2)东蒙峰:山名。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因在鲁东,故又称东蒙。
(3)含景:谓含日月之影。据《抱扑子》载,道术诸经,可以却恶防身者有数千法,如含景、藏形等,不可胜计。景,同“影”。
(4)苍精龙:东方苍龙。据《史记索隐》引《文耀钩》云:“东宫苍帝,其精为龙。一说,苍精龙,为道术之名,即所谓青龙符。据《抱扑子》载,道术诸大符出于老君,其中有青龙符等术,用之可以得仙。
(5)子午谷:地名。在陕西长安县南秦岭山中。
(6)阴崖:背阳的山崖。
(7)结:一作“白”。
(8)太古:远古,上古。
(9)玄都:据《十洲记》载,玄都在北海,去岸三十六万里,上有太玄都,仙伯真公所治。
(10)漠漠:密布,广布之状。这里形容青石纵横堆叠的样子。
(11)子规:鸟名。即杜鹃。
(12)山竹裂:谓子规夜啼声惨,山竹为之欲裂。
(13)云旗翻:旗旌似云翻飞。
(14)此计:指隐居。
(15)成:确实,的确。一作“诚”。
(16)芝草:菌类植物的一种,古人以为瑞草。
(17)琅玕:美玉。据《汉武内传》载西王母曰:“太上之药,有广庭芝草,碧海琅玕。”
(18)铁锁高垂不可攀:相传晋时有戍卒屯于子午谷,入谷之西,涧水穷处,忽见铁锁下垂约有百于丈,戍卒欲挽引而上,有虎蹲踞崖头,终不敢攀。
(19)福地:指神仙居住之地。道家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据《洞天福地》记:终南山太乙峰,在长安西南五十里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
(20)萧爽:高敞超逸。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水仙子·冷无香柳絮扑将来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舍,盐堆儿里党尉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昭君怨·咏荷上雨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金明池·天阔云高
天阔云高,溪横水远,晚日寒生轻晕。闲阶静、杨花渐少,朱门掩、莺声犹嫩。悔匆匆、过却清明,旋占得余芳,已成幽恨。却几日阴沉,连宵慵困,起来韶华都尽。
怨入双眉闲斗损。乍品得情怀,看承全近。深深态、无非自许;厌厌意、终羞人问。争知道、梦里蓬莱,待忘了余香,时传音信。纵留得莺花,东风不住,也则眼前愁闷。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嘴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浣溪沙·争挽桐花两鬓垂
争挽桐花两鬓垂,小妆弄影照清池。出帘踏袜趁蜂儿。
跳脱添金双腕重,琵琶拨尽四弦悲。夜寒谁肯剪春衣。
蝶恋花·何物能令公怒喜
何物能令公怒喜?山要人来,人要山无意。恰似哀筝弦下齿,千情万意无时已。
自要溪堂韩作记,今代机云,好语花难比。老眼狂花空处起,银钩未见心先醉。
宿龙宫滩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只是说家乡?
中秋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兰花
雪尽深林出异芬,枯松槁槲乱纷纷。
此中恐是兰花处,未许行人着意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