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这首七言律诗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组诗的第一首,以庾信自况,抒发了诗人漂泊西南的孤寂和对国家动荡的忧愤。全诗将个人遭遇与历史人物相联系,时空交错,感情沉郁,体现了杜甫晚期诗歌"沉郁顿挫"的典型风格和深刻的历史意识。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寓居夔州时期。诗中"支离东北"指安史之乱中逃亡经历,"漂泊西南"谓流寓蜀地;"羯胡"暗讽安禄山如梁朝侯景之乱。杜甫借庾信(南北朝诗人)羁留北朝的遭遇自喻,以"暮年诗赋"自期,是其将个人命运置于历史长河中进行观照的典范之作。
翻译注释
翻译
战乱时颠沛流离在东北方,如今我又漂泊到西南地区。
滞留在三峡一带已有多年,和服饰不同的异族共生活。
可恨不讲信义的胡虏之人,这混乱的年代有家不能回。
庾信的一生最为坎坷悲凉,但晚年的诗赋震撼了江关。
注释
(1)支离:流离。
(2)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3)漂泊:一作“飘泊”。
(4)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5)淹:滞留。
(6)日月:岁月,时光。
(7)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8)共云山:共居处。
(9)羯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10)词客:诗人自谓。
(11)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12)庾信:南北朝诗人。
(13)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定都江陵。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咏史八首·其六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史八首·其四
济济京城内,赫赫王侯居。
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朝集金张馆,暮宿许史庐。
南邻击钟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扬子宅,门无卿相舆。
寥寥空宇中,所讲在玄虚。
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咏美人在天津桥
美女出东邻,容与上天津。
整衣香满路,移步袜生尘。
水下看妆影,眉头画月新。
寄言曹子建,个是洛川神。
咏河市歌者
岂是从容唱渭城,个中当有不平鸣。
可怜日晏忍饥面,强作春深求友声。
咏院中丛竹
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心贞徒见赏,箨小未成竿。
咏莲
凿破苍苔涨作池,芰荷分得绿参差。
晓开一朵烟波上,似画真妃出浴时。
咏月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咏乌
日里飏朝彩,琴中伴夜啼。
上林如许树,不借一枝栖。
咏舞诗
从风回绮袖,映日转花钿。
同情依促柱,共影赴危弦。
咏红梅花得花字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
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