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君不见秦时蜀太守,刻石立作三犀牛。
蜀郡太守李冰兴修水利时,曾经刻五头石犀牛以镇江水。
自古虽有厌胜法,天生江水向东流。
虽然有一物镇服一物说法,但是江水还是顺势向东而流。
蜀人矜夸一千载,泛溢不近张仪楼。
当地人总夸耀石犀能治水,洪水泛滥也淹不了张仪楼上。
今年灌口损户口,此事或恐为神羞。
当年灌口发洪水淹没人家,此事恐镇水之神也感到羞耻。
终藉堤防出众力,高拥木石当清秋。
防洪靠众人出力修筑堤防,正值秋天快用木石泥土筑堤。
先王作法皆正道,鬼怪何得参人谋。
大禹治水是顺势疏导河流,哪能靠诡话邪怪来治水患呢。
嗟尔三犀不经济,缺讹只与长川逝。
五头石犀镇水能起何作用,失踪的石犀只能顺水而消逝。
但见元气常调和,自免洪涛恣凋瘵。
只有自然界阴阳二气调和,才可以免除洪水带来的祸患。
安得壮士提天纲,再平水土犀奔茫。
假若谁能掌握天地的纲纪,洪水不会成灾石犀急速奔亡。
注释
(1)秦时蜀太守:指李冰。《华阳国志》:“秦孝文王以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石犀溪于江南,命曰犀牛里。后转置犀牛二头,一在府中市桥门,一在渊中。”
(2)厌胜:古代一种巫术,谓能以诅咒制胜,压服人或物。
(3)矜夸:骄傲自夸。
(4)张仪楼:位于四川成都,为张仪所筑,故名;因楼高百尺,故又称“百尺楼”。张仪筑成都城时首先修建用以定筑城南北方位的定位标志建筑,城修好后成为成都城西门城楼。《华阳国志》:张仪筑成都城,屡颓不立,忽有大龟周行旋走,巫言依龟行处筑之,遂得坚立。城西南楼,百有余尺,名张仪楼,临山瞰江。《成都志》:李冰为蜀郡守,化为牛形,入水戮蛟,故冬春设斗牛之戏。祠南数千家,边江,低圮虽甚,秋潦亦不移。
(5)灌口损户口:指唐代宗上元二年(761)秋洪水泛滥,灌口(灌县西北)一带民遭灭顶之事。李膺《益州记》:“清水路西七里灌口,古所谓天彭关。”《旧唐书》:“上元二年七月,霖雨,至八月方止。”
(6)缺讹:指减少和变动。朱注:“《蜀王本纪》《华阳国志》《水经注》《成都记》,皆云李冰作犀牛五头,后来止二犀可见,其三头已不存,所谓‘缺讹只与长川逝’。”缺,损其数。讹,易其处也。
(7)凋瘵:衰败,困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