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唐代〕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作品简介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关于节气寒露的诗歌。

翻译注释

翻译

寒露来临,惊讶发现时光已走到了晚秋;早晨看见菊花次第变黄。

千家万户前,风儿好像扫着落叶,晴空万里上,大雁好像随着太阳南飞。

化为牡蛎,替雀鸟感到悲伤;收割农田,害怕早到的寒霜。

因此知道,松柏的志气,无论是寒冬还是酷夏,它都是郁郁苍苍。

注释

(1)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属于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

(2)化蛤:即雀化蛤。古代认为麻雀数百年后入海会变成蛤。一说千岁燕化为海蛤。

(3)收田:指收割农田的作物。

全文拼音版

yǒng廿niànshī··hánjiǔyuèjié
hánjīngqiūwǎncháokànjiànhuáng
qiānjiāfēngsǎowànyànsuíyáng
huàbēiqúnniǎoshōutiánwèizǎoshuāng
yīnzhīsōngbǎizhìdōngxiàcāngcāng

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著名诗人,河南洛阳人。与白居易并称“元白”,同倡“新乐府运动”,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其诗题材广泛,代表作《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深情隽永,《遣悲怀》三首悼亡诗感人至深。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后卒于武昌节度使任上。诗风既有时事讽喻的犀利,又有言情悼亡的缠绵,传奇《莺莺传》更开创才子佳人小说模式,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元稹的诗

相关推荐

咏鹰

〔五代〕高越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咏史二首·其二

〔唐代〕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咏史八首·其六

〔魏晋〕左思

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

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陈。

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

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

咏李伯时摹韩干三马次子由韵简伯时兼寄李德素

〔宋代〕黄庭坚

太史琐窗云雨垂,试开三马拂蛛丝。

李侯写影韩干墨,自有笔如沙画锥。

绝尘超日精爽紧,若失其一望路驰。

马官不语臂指挥,乃知仗下非新羁。

吾尝览观在坰马,驽骀成列无权奇。

缅怀胡沙英妙质,一雄可将千万雌。

决非皂枥所成就,天骥生驹人得之。

千金市骨今何有,士或不价五羖皮。

李侯画隐百僚底,初不自期人误知。

戏弄丹青聊卒岁,身如阅世老禅师。

咏风

〔唐代〕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咏蕙诗

〔两汉〕繁钦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余晖。

葩叶永雕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己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衰。

咏二疏

〔魏晋〕陶渊明

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

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

游目汉廷中,二疏复此举。

高啸返旧居,长揖储君傅。

饯送倾皇朝,华轩盈道路。

离别情所悲,余荣何足顾!

事胜感行人,贤哉岂常誉!

厌厌阎里欢,所营非近务。

促席延故老,挥觞道平素。

问金终寄心,清言晓未悟。

放意乐余年,遑恤身后虑!

谁云其人亡,久而道弥著。

咏桃

〔唐代〕李世民

禁苑春晖丽,花蹊绮树妆。

缀条深浅色,点露参差光。

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

如何仙岭侧,独秀隐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