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从前有个漂亮女人,名叫公孙大娘,每当她跳起剑舞来,就要轰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观看人群多如山,心惊魄动脸变色,天地也被她的舞姿感染,起伏震荡。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剑光璀灿夺目,有如后羿射落九日, 舞姿矫健敏捷,恰似天神驾龙飞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起舞时剑势如雷霆万钧,令人屏息,收舞时平静,好象江海凝聚的波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鲜红的嘴唇绰约的舞姿,都已逝去,到了晚年,有弟子把艺术继承发扬。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临颍美人李十二娘,在白帝城表演,她和此曲起舞,精妙无比神采飞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她和我谈论好久,关于剑舞的来由,我忆昔抚今,更增添无限惋惜哀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当年玄宗皇上的侍女,约有八千人,剑器舞姿数第一的,只有公孙大娘。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动昏王室。
五十年的光阴,真好比翻一下手掌,连年战乱烽烟弥漫,朝政昏暗无常。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那些梨园子弟,一个个地烟消云散,只留李氏的舞姿,掩映冬日的寒光。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金粟山玄宗墓前的树木,已经合抱,瞿塘峡白帝城一带,秋草萧瑟荒凉。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玳弦琴瑟急促的乐曲,又一曲终了,明月初出乐极生悲,我心中惶惶。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我这老夫,真不知哪是要去的地方, 荒山里迈步艰难,越走就越觉凄伤。
注释
(1)佳人:美人。
(2)动四方:轰动四方。
(3)观者如山:形容观看的人多。
(4)色沮丧:指因震惊而失色。
(5)之:指公孙大娘的舞蹈。
(6)低昂:一起一伏。表示震动。一说低昂是偏义复词,取其“低”义。
(7)㸌:一作“霍”,闪烁的样子。
(8)羿射九日:上古神话,在尧统治天下的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出来,庄稼草木都晒枯焦了,尧就派后羿去射日,结果射落了其中的九个。
(9)矫:矫捷,形容动作有力而敏捷。
(10)帝:天神。
(11)骖龙:犹言驾着龙。骖:驾在车两旁的马,这里用作动词。
(12)来:指开场。剑器舞主要以鼓伴奏,舞前鼓乐喧阗,形成一种紧张的战斗气氛。鼓声一落,舞者登场,所以说“雷霆收震怒”。
(13)震怒:盛怒,大怒。
(14)罢:结束,指收场。
(15)凝:凝聚,凝固,形容舞蹈结束时静止不动。
(16)绛唇:大红的嘴唇,这里指青年时代的公孙大娘。
(17)珠袖:饰有珍珠的衣袖,借指公孙大娘的舞姿。
(18)寂寞:无声无息,两寂寞,是说人舞俱亡。
(19)传:继承。
(20)芬芳:香气,这里比喻舞艺美妙,不同凡俗。
(21)临颍美人:指李十二娘。
(22)白帝:即白帝城。故址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城东白帝山上),这里指夔州城。
(23)神扬扬:神彩飞扬。
(24)既有以:即序文中所说“既辨其由来”之意。以:因由,原委。
(25)时:时局。
(26)事:指往事,即下文所言之事。
(27)惋伤:怅恨悲伤。
(28)先帝:指已故的唐玄宗。
(29)八千人:极言人多,不一定是确数。
(30)初:当初。
(31)五十年间:自杜甫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在郾城观看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到代宗大历二年(公元767年)在夔州见李十二娘舞剑器而写此诗,其间正好是50年。
(32)风尘:比喻战乱。
(33)澒洞:弥漫无际。
(34)昏:昏暗,比喻国运衰退。
(35)王室:指朝廷。
(36)金粟堆前木已拱:一作“金粟堆南木已拱”。
(37)老夫:杜甫自指。
(38)不知其所往:不知道往哪里去,形容心情迷惘。
(39)茧:通“趼”(jiǎn),指脚掌因磨擦而生的厚皮,这里用作动词。
(40)转:倒,反。
(41)疾: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