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梅

〔唐代〕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作品简介

《江梅》这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咏梅抒怀之作。诗人通过描写早春江梅的绽放,反衬自己漂泊他乡的愁绪。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将梅花的美好与游子的乡愁形成强烈对比,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体现了杜甫诗歌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江梅》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早春,杜甫寓居夔州时期。诗人见江边梅花凌寒开放,触发思乡之情。此时安史之乱虽已平定,但杜甫仍漂泊西南,归乡无望。诗中"客愁"、"故园"等语,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动荡时局的感慨,展现了杜甫晚年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翻译注释

翻译

腊月前梅蕊己破,新年后梅花正多。

明知此地啊春光美好,可心怀客愁而又无可奈何!

江梅和白雪原来同此一色,春风也徒自节江水漾动清波。

故乡的春色渺不可见,苍郁的巫山空自巍峨。

注释

(1)绝知:明知

(2)好:一作“早”。

(3)元:原是。一作“能”。

(4)巫岫:巫山。岫,山。

(5)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全文拼音版

jiāngméi
méiruǐqiánméihuāniánhòuduō
juézhīchūnhǎozuìnàichóu
xuěshùyuántóngjiāngfēng
yuánjiànxiùcuóé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江夏赠韦南陵冰

〔唐代〕李白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吹梦到长安。

宁期此地忽相遇,惊喜茫如堕烟雾。

玉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长句。

昨日绣衣倾绿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骑天子大宛马,今乘款段诸侯门。

赖遇南平豁方寸,复兼夫子持清论。

有似山开万里云,四望青天解人闷。

人闷还心闷,苦辛长苦辛。

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

山公醉后能骑马,别是风流贤主人。

头陀云月多僧气,山水何曾称人意?

不然鸣笳按鼓戏沧流,呼取江南女儿歌棹讴。

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

赤壁争雄如梦里,且须歌舞宽离忧。

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

〔宋代〕苏轼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江行道中

〔明代〕袁中道

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天霁。晨起登舟,入沙市。午间,黑云满江,斜风细雨大作。予推篷四顾:天然一幅烟江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