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谏诗》是西汉诗人韦孟创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该诗从诗人自身家世述起,自商历周至汉,韦氏代有功德,昭昭勋业。接着指出楚王刘戊荒淫无道,劝他“兴国救颠,孰违悔过”。该诗中平正和,有雅乐遗音,得儒家温柔敦厚之旨。
讽谏诗
孟为元王傅,傅子夷王及孙王戊。戊荒淫不遵道,作诗讽谏曰:
肃肃我祖,国自豕韦。
黼衣朱黻,四牡龙旂。
彤弓斯征,抚宁遐荒。
总齐群邦,以翼大商。
迭彼大彭,勋绩惟光。
至于有周,历世会同。
王赧听谮,寔绝我邦。
我邦既绝,厥政斯逸。
赏罚之行,非繇王室。
庶尹群后,靡扶靡卫。
五服崩离,宗周以坠。
我祖斯微,迁于彭城。
在予小子,勤唉厥生。
阨此嫚秦,耒耜以耕。
悠悠嫚秦,上天不宁。
乃眷南顾,授汉于京。
於赫有汉,四方是征。
靡适不怀,万国逌平。
乃命厥弟,建侯于楚。
俾我小臣,惟傅是辅。
矜矜元王,恭俭静一。
惠此黎民,纳彼辅弼。
飨国渐世,垂烈于后。
乃及夷王,克奉厥绪。
咨命不永,唯王统祀。
左右陪臣,此惟皇士。
如何我王,不思守保。
不惟履冰,以继祖考。
邦事是废,逸游是娱。
犬马悠悠,是放是驱。
务彼鸟兽,忽此稼苗。
烝民以匮,我王以愉。
所弘非德,所亲非俊。
唯囿是恢,唯谀是信。
睮睮谄夫,谔谔黄发。
如何我王,曾不是察!
既藐下臣,追欲从逸。
嫚彼显祖,轻兹削黜。
嗟嗟我王,汉之睦亲。
曾不夙夜,以休令闻。
穆穆天子,临尔下土。
明明群司,执宪靡顾。
正遐由近,殆其兹怙。
嗟嗟我王,曷不斯思!
匪思匪监,嗣其罔则。
弥弥其逸,岌岌其国。
致冰匪霜,致坠匪嫚。
瞻惟我王,时靡不练。
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追思黄发,秦缪以霸。
岁月其徂,年其逮耇,
于昔君子,庶显于后。
我王如何,曾不斯览!
黄发不近,胡不时鉴!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汉景帝二年(前155),薄太后去世。楚王戊在服丧期间违制,论处削土,就私下与吴王阴谋勾结叛乱;而且楚王戊荒淫无道、不思德政,众臣劝阻不听,反遭威胁施刑,纷纷逃离。作为楚王戊傅的作者韦孟,曾为楚王戊祖父元王、父夷王两代傅,对楚王戊有很深的感情,眼看戊行为不端,很是担心,于是作《讽谏诗》该诗来劝谏戊。
翻译注释
翻译
庄严诚敬韦氏先祖,豕韦氏时自建宗祀。
祖公身穿花纹礼服,四马驾车插着龙旗。
手持彤弓得专征伐,抚恤安定边远王畿。
统领当时各个邦国,共同辅弼强大商帝。
豕韦大彭互为盟伯,建立巨大历史功绩。
到了周的时代,参与每代天子盟会。
可惜赧王听信谗言,从此断绝豕韦关系。
王室自绝豕韦之后,国家政事放逸衰微。
诸侯擅自赏功罚罪,权力不再出自王室。
百官之长众多诸侯,没人扶持没人保卫。
五服之地分崩离析,宗庙社稷于是崩溃。
我的祖先势力也衰,辗转迁徙彭城定居。
到了我这不材一代,生平令人唉叹忧郁。
暴秦嫚毒生活困苦,陇亩耕耘亲执耒耜。
秦王残苛轻侮慢法,上天对他不能安恤。
上帝顾爱移向南方,他把秦京授予汉室。
多么显赫大汉天子,征服四方诸侯土地。
戎车所到靡不怀归,全国统一太平盛世。
同父兄弟元王刘交,分封于楚建宗立祠。
我得幸为一个小臣,任命太傅辅助王事。
小心谨慎的楚元王,温恭克俭沉静守一。
惠爱百姓恩泽下民,采纳辅弼大臣谏议。
一直享国到他逝世,垂留许多丰功伟绩。
夷王接续元王之业,尚能奉承先帝统绪。
可叹他的寿命不长,终临我王纂统宗祀。
王的身边陪从之臣,都是一些贤能之士。
可是他们所事君王,不思保守宗庙社稷。
他不怀思履冰之艰,继承祖先未竟事业。
国家政事开始荒废,荒淫逸乐追求欢娱。
猎犬猎马自在悠闲,任意追逐任意驰驱。
鸟兽声色酷求酷嗜,忽视稼穑荒废农事。
人民百姓贫困嗷嗷,我的国王却自欢愉。
我王不用有德之人,而所信却不是贤士。
皇家苑囿愈益扩大,阿谀之言倍加听信。
谄媚小人得意忘形,忠正老臣直言争辩。
奈何我王一意孤行,政昏国败竟不察知。
亲近老臣逐渐疏远,我王放纵追求情欲。
轻侮祖先冒犯神灵,忽视神灵削夺贬黜!
很可叹呵我的国王,你是汉的近亲宗室。
竟然不能夙兴夜寐,保持祖先美好声誉。
容止威严汉朝天子,他的光泽普照大地。
勤勉努力朝廷百官,执行法令无所顾忌。
匡正远方必由近始,王恃宗亲将致危殆。
很可叹呵我的国王,你为什么竟不深思?
不去深思不去鉴镜,给后继者什么法则?
荒唐逸乐稍稍放纵,就将危害社稷国家。
致冰无不先由微霜,致坠无不先由骄慢。
瞻前顾后我的国王,历史故事无不阅历。
振兴国家挽救颠危,谁肯违远悔过之事?
追怀思念忠直老臣,秦缪公才成以霸业。
日月更迭岁月过去,人的年岁及将老大。
圣贤伟大仁人君子,却庶几能光显于后。
奈何奈何我的国王,竟然没有看到这些!
忠直之臣不得亲近,为何还不及时鉴戒!
注释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题扬州驿
银烛高烧照不眠,呼儿饮马啜清泉。
寒砧万户月如水,塞雁一声霜满天。
金缕款歌来枕上,银瓶索酒到亭前。
明朝走马燕山道,赢得红楼说少年。
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送沈记室夜别
桂水澄夜氛,楚山清晓云。
秋风两乡怨,秋月千里分。
寒枝宁共采,霜猿行独闻。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罢相作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摸鱼儿·海棠
甚春来、冷烟凄雨,朝朝迟了芳信。蓦然作暖晴三日,又觉万姝娇困。霜点鬓。潘令老,年年不带看花分。才情减尽。怅玉局飞仙,石湖绝笔,孤负这风韵。
倾城色,懊恼佳人薄命。墙头岑寂谁问?东风日暮无聊赖,吹得胭脂成粉。君细认。花共酒,古来二事天尤吝。年光去迅。漫绿叶成阴,青苔满地,做得异时恨。
齐宣王见颜斶
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
斶亦曰:“王前!”
宣王不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
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
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
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
王曰:“有说乎?”
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
宣王默然不悦。
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而建千石钟,万石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辩士并进,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无不备具,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则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
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岳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
稍稍诛灭,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
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以喜其为名者,必以骄奢为行。据慢骄奢,则凶中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
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舜有七友,禹有五丞,汤有三辅,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
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
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必本于?’
非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傅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
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
则再拜而辞去也。
君子曰:“斶知足矣,归真返璞,则终身不辱。”
鹦鹉救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贵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日,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濡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
对曰:“虽知不能,然尝侨居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
天神嘉感,即为灭火。
桃花
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
古风·郑客西入关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