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学士茅屋

〔唐代〕杜甫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身岩居。

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

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作品简介

《柏学士茅屋》是杜甫为友人柏学士隐居读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既赞美了隐士的清高品格,又强调了勤学苦读的重要性。诗中"焚银鱼"象征弃官归隐,"白马深岩居"展现隐逸风范;"晴云满户"、"秋水浮阶"则描绘出幽静自然的读书环境。尾联"富贵必从勤苦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学问功业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质朴而意境高远,体现了杜甫对士人精神的理想追求。

创作背景

《柏学士茅屋》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杜甫流寓夔州期间。柏学士(名字不详)为弃官隐居的读书人,杜甫借其茅屋题诗,既赞友人高洁,亦自勉勤学。"焚银鱼"指弃官(银鱼袋为唐五品以上官员佩饰),反映战乱后士人隐居求学的风气。诗中"五车书"用惠施典故,寄托了杜甫对文化传承的深切期望。

翻译注释

翻译

安史之乱的战火使柏学士失去了官职,昔日常参议朝政,直言相谏的他,将茅屋搭建在险峻的碧山之中,隐居于此。

但他仍像汉代文学家东方朔一样的刻苦读书,虽然他年少,但已学业有成。

观茅屋户外,那祥云如车盖一样密密地聚集,秋水顺着道路,如大水决渠一样地湍急流去。

自古以来荣华富贵必定从勤苦中得到,有识之男应当如柏学士一样去博览群书,以求功名。

注释

(1)柏学士:其人不详。杜甫另有七古《寄柏学士林居》。

(2)碧山:指柏学士隐居山中。碧山应该是泛指,即青山。

(3)学士:即柏学士。唐朝时学士职位一般至少为五品,六品及以下的称为直学士。

(4)银鱼:指唐朝五品以上官员佩戴的银质鱼章。

(5)白马:见《后汉书》卷27:张湛常骑白马。帝每见湛,辄言“白马生且复谏矣”。这里用来指代柏学士。身岩居,指在安史之乱中,逃到这里的山中居住。此句可以与《寄柏学士林居》的“天下学士亦奔波”参看。仇兆鳌注:银鱼见焚,白马却走,遭禄山之乱也。

(6)古人已用三冬足:“足”字放到最后,是为了对仗的需要。此句顺说就是,古人已用足三冬。农历将冬天分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共三个月,故称“三冬”。古时人们认为冬季是用来读书的时间。用足三冬,即是用足全部时间来读书。

(7)年少:指住在这里的柏学士子侄,一说指柏学士本人。

(8)开:开卷,指读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国古代在隋唐以前的书,主要是竹简和帛书。到了杜甫所在的时期,一般是手写的卷轴纸书。由于行格疏阔,字体又大,每卷字数并不太多。《史记》平均每卷四千字左右,《魏书》平均每卷六千余字。

(9)晴云满户团倾盖:这句化用了北周王褒《轻举篇》的句子“俯观云似盖”。团,意为圆,在此形容“倾盖”。团作为“圆”字解,也见于其他唐诗,例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荷露虽团岂是珠”,贾岛《忆江上吴处士》“蟾蜍亏复团”等。

(10)五车书:出自《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喻指读书多,学问深,例如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二》:“张弟五车书,读书仍隐居”。

全文拼音版

bǎixuéshìmáo
shānxuéshìfényínbáiquèzǒushēnyán
rényòngsāndōngniánshàojīnkāiwànjuàn
qíngyúnmǎntuánqīnggàiqiūshuǐjiēliūjué
guìcóngqínnánérchēshū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其诗深刻反映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晚年漂泊西南,贫病交加,最终病逝于湘江舟中,被后世尊为“诗圣”。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菜人哀

〔清代〕屈大均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五代〕李煜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古剑篇

〔宋代〕郭震

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

良工锻炼凡几年,铸得宝剑名龙泉。

龙泉颜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叹奇绝。

琉璃玉匣吐莲花,错镂金环映明月。

正逢天下无风尘,幸得周防君子身。

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绿龟鳞。

非直结交游侠子,亦曾亲近英雄人。

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狱边。

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

京城燕

〔元代〕乃贤

三月京城寒悄悄,燕子初来怯清晓。

河堤柳弱冰未消,墙角杏花红萼小。

主家帘幕重重垂,衔芹却向檐间飞。

托巢未稳井桐坠,翩翩又向天南归。

君不见旧时王谢多楼阁,青琐无尘卷珠箔。

海棠花外春雨晴,芙蓉叶上秋霜薄。

湖斋坐雨

〔清代〕陈曾寿

隐几青山时有无,卷帘终日对跳珠。

瀑声穿竹到深枕,雨气逼花香半湖。

剥啄惟应书远至,宫商不断鸟相呼。

欲传归客沉冥意,写寄南堂水墨图。

居竹轩

〔元代〕倪瓒

翠竹如云江水春,结茅依竹住江滨。

阶前迸笋从侵径,雨后垂阴欲覆邻。

映叶黄鹂还自语,傍人白鹤亦能驯。

遥知静者忘声色,满屋清风未觉贫。

善哉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其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