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真州

〔清代〕沈德潜

扬州西去真州路,万树垂杨绕岸栽。

野店酒香帆尽落,寒塘渔散鹭初回。

晓风残月屯田墓,零露浮云魏帝台。

此夕临江动离思,白沙亭畔笛声哀。

作品简介

《过真州》是清代格调派代表沈德潜的七言律诗,以真州(今江苏仪征)风物为经纬,交织历史沉思与羁旅愁绪。首联以"万树垂杨"勾勒水乡典型景观;颔联"野店酒香""寒塘鹭回"通过嗅觉与视觉的叠印,展现黄昏市井气息;颈联将屯田(柳永)墓与魏帝(曹丕)台并置,形成才子与帝王的时空对话;尾联以"白沙亭笛"作结,余韵苍茫。全诗四联皆对,融李商隐的典丽与杜牧的清俊于一炉,实践了作者"温柔敦厚"的诗教主张。

创作背景

《过真州》此诗作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沈德潜告老归乡途中。真州作为扬州卫星城,是漕运要冲,诗中"帆尽落"折射运河商业的衰落。屯田墓(传柳永葬此)与魏帝台(曹丕筑)的并置,暗含沈德潜对"文章憎命达"的思考——柳永科场失意却词名千古,曹丕位极人臣而文采逊于曹植。这种历史反思,与作者晚年编选《古诗源》《唐诗别裁》的学术活动深度呼应。

翻译注释

翻译

扬州古道西向真州,绿荫环堤遍栽杨柳。

野渡帆落酒肆飘香,池塘清寂鹭鹚已回渔舟。

残月如钩晨风吹拂词人墓地,乐游古台霜露零落云霭浮游。

夜宿江畔牵动离情别绪,白沙亭边管笛哀婉清悠。

注释

(1)真州:今江苏仪征市。

(2)寒塘:寒冷的池塘。

(3)晓风残月屯田墓:北宋司人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又叫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他死在润州,传说葬在真州仙人掌,他的《雨铃霖》词中有“今宵酒醒何?杨柳岸,晓风残月”之句。

(4)魏帝台:真州城北六里有城子山,相传魏文帝曹丕曾在山上筑东巡台,零落:草木凋零。稀疏:零零落落。

(5)白沙亭:旧在江苏仪征市南白沙洲附近,笛声哀,于亭畔听笛声而动离思。

全文拼音版

guòzhēnzhōu
yángzhōu西zhēnzhōuwànshùchuíyángràoànzāi
diànjiǔxiāngfānjǐnluòhántángsànchūhuí
xiǎofēngcányuètúntiánlíngyúnwèitái
línjiāngdòngbáishātíngpànshēngāi

作者介绍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累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尝从叶燮学诗,论诗主格调论。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曾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

沈德潜的诗

相关推荐

过华清宫

〔唐代〕李贺

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过嘉兴

〔元代〕萨都剌

三山云海几千里,十幅蒲帆挂烟水。

吴中过客莫思家,江南画船如屋里。

芦芽短短穿碧沙,船头鲤鱼吹浪花。

吴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绿纱。

我歌水调无人续,江上月凉吹紫竹。

春风一曲鹧鸪词,花落莺啼满城绿。

过秦楼·水浴清蟾

〔宋代〕周邦彦

水浴清蟾,叶喧凉吹,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沉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容销金镜,渐懒趁时匀染。梅风地溽,虹雨苔滋,一架舞红都变。谁信无聊为伊,才减江淹,情伤荀倩。但明河影下,还看稀星数点。

过永乐文长老已卒

〔宋代〕苏轼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葛洪川畔待秋深。

过晋阳故城书事

〔金代〕元好问

惠远祠前晋溪水,翠叶银花清见底。

水上西山如卧屏,郁郁苍苍三十里。

中原北门形势雄,想见城阙云烟中。

望川亭上阅今古,但有麦浪摇春风。

君不见,系舟山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覆没。

薛王出降民不降,屋瓦乱飞如箭镞。

汾流决入大夏门,府治移著唐明村。

只从巨屏失光彩,河洛几度风烟昏。

东阙苍龙西玉虎,金雀觚棱上云雨。

不论民居与官府,仙佛所庐余百所。

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

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南人鬼巫好禨祥,万夫畚锸开连岗。

官街十字改丁字,钉破并州渠亦亡。

几时却到承平了,重看官家筑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