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思友三首·其二

〔唐代〕王勃

云间征思断,月下归愁切。

鸿雁西南飞,如何故人别?

作品简介

《寒夜思友三首》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组诗作品。第二首诗,写诗人远游他乡,又与友人离别,其愁绪又多几层。“云间征思断”是整首诗的起因,天空中的大雁朝西南方向的飞翔,突然地阻断了旅人的脚步与平常的情思。远行的旅人突然被南飞的大雁所惊动,也许此刻便是在晚上,因此诗人“月下归愁切”。这里“征”与“归”两个字可相对来理解。因见“鸿雁西南飞”,故诗人问自己:“如何故人别?”以鸿雁的归乡反衬自己与友人的离别。这首诗因雁而起兴。一叶落而叹天下秋,叹生命的匆匆流逝;一雁过而感慨于孤独的远征,思念起家乡故乡与故人。

创作背景

《寒夜思友三首》是一组明确标明思友的诗歌,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这年晚秋,王勃从梓州来游成都,这三首诗即作于深秋淹留蜀中时。

翻译注释

翻译

云间大雁隔断游子我的思念,月光下归家的愁绪越发急切。

鸿雁也往西南家乡方向飞去,我为什么却与朋友轻易离别?

注释

(1)云间:此指天空中的大雁。

(2)征:表示远行,同时还可与迁客、边卒相联系。

(3)切:意谓急切。

全文拼音版

hányǒusānshǒu··èr
yúnjiānzhēngduànyuèxiàguīchóuqiè
鸿hóngyàn西nánfēirénbié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6),字子安,初唐杰出诗人,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其诗气象宏阔,一扫六朝绮靡之风,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千古传诵。骈文《滕王阁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骈文”。才华早露,然英年早逝,渡海溺水惊悸而亡,年仅27岁。其文学实践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重要基础。

王勃的诗

相关推荐

寒食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寒食城东即事

〔唐代〕王维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绿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几家,落花半落东流水。

蹴踘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

〔清代〕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扫墓田。

他乡长儿女,故国隔山川。

明月飞乌鹊,空山鸣杜鹃。

高堂添白发,朝夕泪如泉。

寒食寄郑起侍郎

〔宋代〕杨徽之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

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

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寒食还陆浑别业

〔唐代〕宋之问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寒花葬志

〔明代〕归有光

婢,魏孺人媵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吁,可悲也已!

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