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

〔宋代〕王安石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作品简介

《兼并》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的首八句肯定“人主擅操柄”“公私无异财”,指出在那样的社会中,并无兼并现象;中八句追述兼并的产生和发展;后八句揭露现实社会中兼并造成的危害,斥责只知搜括民财而不知变革的“俗吏”、“俗儒” 。这首诗纯以议论行之,诗语唯其所向,虽颇深刻,却欠含蓄,显得峭直而乏韵味。

创作背景

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王安石仍任舒州通判。这首政治诗,当作于此时。北宋初期,地主兼并土地的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到北宋中期仁宗时,更达到了“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伪冒,习以成俗”(《宋史》卷一七三《食货志》)的地步。宋神宗时,地主不到总户数的10%,却霸占了70—80%的土地。王安石久在地方,深知这种现象势必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威胁政治的稳定。针对当时严重的土地兼并现象,王安石写下《兼并》这篇反对兼并的诗篇。

翻译注释

翻译

三代把百姓当子女看待,公家和私人都没有份外的资财。

君主独自操着权柄,就像北极星掌握着斗魁。

赋敛和给予都由君主掌握,兼并被看作奸邪的行为。

奸邪要受到法律制裁,兼并之势也就很难存在。

后代开始权柄倒持,老百姓也就难以制裁。

秦始皇不懂得这个道理,还修筑了怀清台。

礼义一天天淡薄,圣人的经典久已堙埋尘埃。

三代抑制兼并的办法虽有所遗留,但谁要说起便会遭到讥笑责怪。

俗吏不懂治国的方法,把横征暴敛的当作人才。

俗儒不懂得变通,竟以为不必去抑制兼并之害。

获取钱财的门路百出,小人便私自收紧或放开。

主管的官吏和他们争夺权利,老百姓便更加可怜悲哀。

注释

(1)兼并:即吞并。本指用武力吞并他国。后世多指豪门贵族掠夺贫民土地财产。

(2)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3)子:用作动词,意谓像对子女般爱育。

(4)异财:分外的财物。

(5)人主:君主。

(6)擅:独揽,专断。

(7)操:操持,掌握。

(8)柄:权柄。

(9)斗魁:北斗七星的前四颗曰斗魁,后三颗星曰斗柄。不同季节和不同时刻,北斗七星出现的方位也不同,看起来像围绕着北极星转动。

(10)赋予:征收和给予,指国家财政收支。

(11)我:指君主自己。

(12)奸回:奸诈邪恶。

(13)诛:杀戮,惩罚。

(14)黔首:战国及秦代时对老百姓的称呼。

(15)裁:节制,管理。

(16)秦王:指秦始皇嬴政。

(17)偷:浇薄。此处是败坏、沦丧之意。

(18)圣经:圣人的经典,这里指讲求礼义的儒家经典。

(19)堙埃:埋没在尘埃里。堙:埋没。

(20)咍:讥笑,嗤笑。

(21)方:方法。

(22)掊克:聚敛贪狠。

(23)摧:摧毁,挫败。

(24)利孔:指生财的门路。

(25)小人:指奸诈之人。

(26)阖开:关闭和开启。这里指对财利的操纵。

(27)有司:指主管官吏。

全文拼音版

jiānbìng
sāndàizibǎixìnggōngcái
rénzhǔshàncāobǐngtiānchídòukuí
jiējiānbìngnǎijiānhuí
jiānhuíyǒuzhūshìlái
hòushìshǐdàochíqiánshǒusuìnáncái
qínwángzhīgèngzhù怀huáiqīngtái
tōushèngjīngjiǔyīnāi
shàngyǒucúnzhěyánshísuǒhāi
zhīfāngpóunǎiwèicái
zhībiànjiānbìngcuī
kǒngzhìbǎichūxiǎorénkāi
yǒuzhīzhēngmínliánzāi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江西临川人。他主持“熙宁变法”,推行青苗法、募役法等新政,力图富国强兵,虽争议巨大却影响深远。文学成就斐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峭拔简劲,政论犀利,代表作《元日》《泊船瓜洲》等传诵千古。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潜心著述。谥号“文”,世称王文公,其改革精神与文学造诣对后世影响深远。

王安石的诗

相关推荐

慈姥矶

〔南北朝〕何逊

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一同心赏夕,暂解去乡忧。

野岸平沙合,连山远雾浮。

客悲不自已,江上望归舟。

秣陵口号

〔清代〕吴伟业

车马垂杨十字街,河桥灯火旧秦淮。

放衙非复通侯第,废圃谁知博士斋。

易饼市傍王殿瓦,换鱼江上孝陵柴。

无端射取原头鹿,收得长生苑内牌。

笼鹰词

〔唐代〕柳宗元

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

云披雾裂虹霓断,霹雳掣电捎平冈。

砉然劲翮剪荆棘,下攫狐兔腾苍茫。

爪毛吻血百鸟逝,独立四顾时激昂。

炎风溽暑忽然至,羽翼脱落自摧藏。

草中狸鼠足为患,一夕十顾惊且伤。

但愿清商复为假,拔去万累云间翔。

大梁途中作

〔唐代〕王昌龄

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郊原欲下雪,天地棱棱寒。

当时每酣醉,不觉行路难。

今日无酒钱,悽惶向谁叹。

夏花明

〔唐代〕韦应物

夏条绿已密,朱萼缀明鲜。

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归视窗间字,荧煌满眼前。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宋代〕苏辙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吾庐记

〔明代〕魏禧

季子礼,既倦于游,南极琼海,北抵燕,于是作屋于勺庭之左肩,曰:“此真吾庐矣!”名曰“吾庐”。

庐于翠微址最高,群山宫之,平畴崇田,参错其下,目之所周,大约数十里,故视勺庭为胜焉。于是高下其径,折而三之。松鸣于屋上,桃、李、梅、梨、梧桐、桂、辛夷之华,荫于径下,架曲直之木为槛,垩以蜃灰,光耀林木。

客曰:“斗绝之山,取蔽风雨足矣。季子举债而饰之,非也。”

或曰:“其少衰乎!其将怀安也。”

方季子之南游也,驱车瘴癞之乡,蹈不测之波,去朋友,独身无所事事,而之琼海。至则飓风夜发屋,卧星露之下。兵变者再,索人而杀之,金铁鸣于堂户,尸交于衢,流血沟渎。客或以闻诸家。家人忧恐泣下,余谈笑饮食自若也。及其北游山东,方大饥,饥民十百为群,煮人肉而食。千里之地,草绝根,树无青皮。家人闻之,益忧恐,而季子竟至燕。

客有让余者曰:“子之兄弟一身矣,又唯子言之从。今季子好举债游,往往无故冲危难,冒险阻,而子不禁,何也?”

余笑曰:“吾固知季子之无死也。吾之视季子之举债冒险危而游,与举债而饰其庐,一也。且夫人各以得行其志为适。终身守闺门之内,选耎趑趄,盖井而观,腰舟而渡,遇三尺之沟,则色变不敢跳越,若是者,吾不强之适江湖。好极山川之奇,求朋友,揽风土之变,视客死如家,死乱如死病,江湖之死如衽席,若是者,吾不强使守其家。孔子曰:‘志士不忘在沟壑。’夫若是者,吾所不能而子弟能之,其志且乐为之,而吾何暇禁!”

季子为余言,渡海时舟中人眩怖不敢起,独起视海中月,作《乘月渡海歌》一首。兵变,阖而坐,作《海南道中诗》三十首。余乃笑吾幸不忧恐泣下也。

庐既成,易堂诸子,自伯兄而下皆有诗,四方之士闻者,咸以诗来会,而余为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