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

〔五代〕顾夐

月色穿帘风入竹,倚屏双黛愁时。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魂断损容仪。

香烬暗消金鸭冷,可堪辜负前期。绣襦不整鬓鬟欹。几多惆怅,情绪在天涯!

作品简介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是五代后蜀词人顾夐的闺怨词代表作。此词以细腻笔触刻画女子深夜独处的愁绪,上阕通过"月色穿帘"、"风入竹"的幽静夜景,烘托倚屏蹙眉的愁态;下阕以"香烬暗消"、"绣襦不整"的细节,展现对负约情郎的怨怅。全词意象清冷,情感绵密,"如啼恨脸"的比喻与"情绪在天涯"的结句,将闺怨主题提升到人生孤独的哲学层面,体现了五代词"镂玉雕琼"的艺术特色。

创作背景

《临江仙·月色穿帘风入竹》此词创作于五代十国时期(约934-965年),当时顾夐仕后蜀为太尉。西蜀词坛盛行绮艳之风,此作虽写闺怨,却通过"砌花含露"、"金鸭冷"等精致物象,折射出乱世文人对美好易逝的隐忧。"可堪孤负前期"的叹息,既指男女情事,也可能暗含对朝代更迭中士人命运无常的感慨,是研究五代词人心态的重要文本。

翻译注释

翻译

月光透过竹帘,风儿吹动竹林,她斜倚着云屏,皱紧双眉,兀自愁思。石阶上的花儿含着露珠点点,三三两两地显得孤孤零零,如姑娘刚刚啼哭后的泪脸,魂飞肠断的相思在消损着她的芳容。

熏香燃尽,烟雾暗暗消散,金鸭香炉透出丝丝冰冷,怎能忍受他违背相约的佳期。无心整理绣花的短袄,鬓发散乱在耳边。有多少相思的惆怅,思念的心早已随他飘到天涯。

注释

(1)砌花:阶台上的花朵。

(2)如啼恨脸:如美女带怨而流泪的脸。

(3)损容仪:摧残了美丽的容颜仪态。

全文拼音版

línjiāngxiān··yuè穿chuānliánfēngzhú
yuè穿chuānliánfēngzhúpíngshuāngdàichóushíhuāhánliǎngsānzhīhènliǎnhúnduànsǔnróng
xiāngjìnànxiāojīnlěngkānqiánxiùzhěngbìnhuánduōchóuchàngqíngzàitiān

作者介绍

顾敻(生卒年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花间集》收其词55首,全部写男女艳情。

顾夐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代〕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五代〕尹鹗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昔年于此伴萧娘。相偎伫立,牵惹叙衷肠。

时逞笑容无限态,还如菡萏争芳。别来虚遣思悠飏。慵窥往事,金锁小兰房。

临江仙·惠州改前韵

〔宋代〕苏轼

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

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

〔宋代〕苏轼

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月明谁起笛中哀。多情王谢女,相逐过江来。

云雨未成还又散,思量好事难谐。凭陵急桨两相催。相伊归去后,应似我情怀。

临江仙·浅浅余寒春半

〔宋代〕晏几道

浅浅余寒春半,雪消蕙草初长。烟迷柳岸旧池塘。风吹梅蕊闹,雨细杏花香。

月堕枝头欢意,从前虚梦高唐,觉来何处放思量。如今不是梦,真个到伊行。

临江仙·莺报帘前暖日红

〔唐代〕李珣

莺报帘前暖日红,玉炉残麝犹浓。起来闺思尚疏慵。别愁春梦,谁解此情悰?

强整娇姿临宝镜,小池一朵芙蓉。旧欢无处再寻踪。更堪回顾,屏画九疑峰。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宋代〕叶梦得

不见跳鱼翻曲港,湖边特地经过。萧萧疏雨乱风荷。微云吹散,凉月堕平波。

白酒一杯还径醉,归来散发婆娑。无人能唱采莲歌。小轩欹枕,檐影挂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