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句原文翻译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上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一夜之间春天就已经来到了。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从此以后,春天就像有了脚一样,所到之处花花草草都繁盛地开放了。
注释
(1)梅梢:梅树梢头。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上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一夜之间春天就已经来到了。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从此以后,春天就像有了脚一样,所到之处花花草草都繁盛地开放了。
(1)梅梢:梅树梢头。
《立春》是南宋道教诗人白玉蟾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立春节气为咏叹对象,前两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以磅礴笔力展现季节更迭的伟力,“吹散”与“挽回”的动词运用,赋予自然现象以强烈的戏剧性;后两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化用“阳春有脚”典故,将春拟人化为德行广被的使者,更以“百花富贵”“草精神”的对举,展现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全诗语言明快,意象鲜活,在道教诗人笔下,立春不仅是自然节令,更成为天地元气运转的象征,展现了宋代道教文学特有的生命观照。
《立春》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白玉蟾作为道教南宗五祖,其诗作常融合道法自然与世俗情趣。诗中“阳春有脚”典出《开元天宝遗事》,本喻官吏德政,此处转喻春气普及;“百花富贵”既应和牡丹等春季花卉,也暗合道教对现世美好的肯定。与唐代罗隐《京中正月立春》“春色恼人遮不得”的含蓄相比,白玉蟾直写“挽回天下春”的豪迈,既反映南方立春物候特征,更体现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宇宙观,是宋代宗教诗歌世俗化转型的典型例证。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
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
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
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下直遇春日,垂鞭出禁闱。
两人携手语,十里看山归。
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
风光向晚好,车马近南稀。
机尽笑相顾,不惊鸥鹭飞。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