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宋代〕白玉蟾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春风吹尽了腊梅梢头上的积雪,冰化雪消,草木滋生,一夜之间春天就已经来到了。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从此以后,春天就像有了脚一样,所到之处花花草草都繁盛地开放了。

注释

(1)梅梢:梅树梢头。

立春拼音版

chūn
dōngfēngchuīsànméishāoxuěwǎnhuítiānxiàchūn
cóngyángchūnyīngyǒujiǎobǎihuāguìcǎojīngshén

作品简介

《立春》是南宋道教诗人白玉蟾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以立春节气为咏叹对象,前两句“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以磅礴笔力展现季节更迭的伟力,“吹散”与“挽回”的动词运用,赋予自然现象以强烈的戏剧性;后两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化用“阳春有脚”典故,将春拟人化为德行广被的使者,更以“百花富贵”“草精神”的对举,展现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全诗语言明快,意象鲜活,在道教诗人笔下,立春不仅是自然节令,更成为天地元气运转的象征,展现了宋代道教文学特有的生命观照。

创作背景

《立春》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白玉蟾作为道教南宗五祖,其诗作常融合道法自然与世俗情趣。诗中“阳春有脚”典出《开元天宝遗事》,本喻官吏德政,此处转喻春气普及;“百花富贵”既应和牡丹等春季花卉,也暗合道教对现世美好的肯定。与唐代罗隐《京中正月立春》“春色恼人遮不得”的含蓄相比,白玉蟾直写“挽回天下春”的豪迈,既反映南方立春物候特征,更体现道教“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宇宙观,是宋代宗教诗歌世俗化转型的典型例证。

作者介绍

白玉蟾(1134—1229),原名葛长庚,字白叟,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等,闽清(今福建闽清)人。父亲去世后,母亲改嫁白氏,遂易名为白玉蟾。曾隐居武夷山学道,于南宋宁宗嘉定年间,应征赴阙,召对称旨,命馆太一宫,封为紫清明道真人。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著有《海琼玉蟾先生文集》四十卷,《全宋诗》录其诗六卷。白玉蟾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立秋夕凉风忽至炎暑稍消即事咏怀寄汴州节度使李二十尚书

〔唐代〕白居易

袅袅檐树动,好风西南来。

红缸霏微灭,碧幌飘飖开。

披襟有余凉,拂簟无纤埃。

但喜烦暑退,不惜光阴催。

河秋稍清浅,月午方裴回。

或行或坐卧,体适心悠哉。

美人在浚都,旌旗绕楼台。

虽非沧溟阻,难见如蓬莱。

蝉迎节又换,雁送书未回。

君位日宠重,我年日摧颓。

无因风月下,一举平生杯。

立夏

〔宋代〕陆游

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

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

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

立秋

〔宋代〕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

立春

〔唐代〕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立秋夕有怀梦得

〔唐代〕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