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以洛阳城外送别友人皇甫湜(唐代文学家)为背景,通过奇峭冷峻的意象抒写离愁。首联“吹别风”“起断烟”以风烟渲染凄迷氛围;颔联“冬树生涩”“晚紫凝天”以枯涩树木与暮色紫霞形成冷暖对照,暗喻心境压抑;颈联“单身野霜”“疲马飞蓬”刻画孤寂行旅,投射自身漂泊之感;尾联“一双泪坠绿衣前”以泪奉友,将悲情推向高潮。全诗语言凝练奇崛,色彩浓烈,典型体现李贺“鬼才”诗风的冷艳特质。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洛阳吹别风,龙门起断烟。
冬树束生涩,晚紫凝华天。
单身野霜上,疲马飞蓬间。
凭轩一双泪,奉坠绿衣前。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此诗作于李贺居留洛阳期间(约公元810年)。皇甫湜是韩愈门生,与李贺交善,时可能因仕途调动离去。李贺此时因避父讳(“晋”与“进”同音)无法应试科考,心境郁愤,诗中“冬树生涩”“疲马飞蓬”既写别景,亦隐喻自身困顿。洛阳龙门为送别之地,尾句“绿衣”或指唐代低级官员官服(皇甫湜时任陆浑尉),暗含对友人仕途的期许与自身失意的反差。
翻译注释
翻译
洛阳吹起那离别的风,龙门的烟霭似将你我间密切的来往断隔。
冬天的枯枝,在朔风中瑟瑟颤动;晚烟凝映云天,呈现紫色。
你独自骑着马行走在寒霜枯草间。
我倚靠着栏杆,满目清然,能否凭借着风,把我两行热泪奉送到你的面前。
注释
(1)皇甫湜:字持正。睦州人。元和元年进士,历陆浑县尉、工部郎中、东都判官之职。与韩愈友。
(2)龙门:在洛阳南,属绛州。《吕氏春秋》载,禹凿龙门,河始南流。
(3)晚紫:紫色晚烟也。
(4)绿衣:唐代官制,七品以上着绿服。时皇甫湜为侍御史。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相关推荐
洛阳长句二首·其一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
桥横落照虹堪画,树锁千门鸟自还。
芝盖不来云杳杳,仙舟何处水潺潺?
君王谦让泥金事,苍翠空高万岁山。
过故洛阳城·其一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
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大人乞马癯乃寒,宗人贷宅荒厥垣。
横庭鼠径空土涩,出篱大枣垂珠残。
安定美人截黄绶,脱落缨裾暝朝酒。
还家白笔未上头,使我清声落人后。
枉辱称知犯君眼,排引才升强絙断。
洛风送马入长关,阖扇未开逢猰犬。
那知坚都相草草,客枕幽单看春老。
归来骨薄面无膏,疫气冲头鬓茎少。
欲雕小说干天官,宗孙不调为谁怜?
明朝下元复西道,崆峒叙别长如天。
洛阳女儿行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登洛阳故城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登仙子,犹自吹笙醉碧桃。
洛阳陌
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书洛阳名园记后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当无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候也。”
方唐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开馆列第于东都者,号千有馀邸。及其乱离,继以五季之酷,其池塘竹树,兵车蹂践,废而为丘墟;高亭大榭,烟火焚燎,化而为灰烬,与唐共灭而俱亡,无馀处矣。予故尝曰:“园囿之兴废,洛阳盛衰之候也。”
且天下之治乱,候于洛阳之盛衰而知;洛阳之盛衰,候于园囿之兴废而得。则《名园记》之作,予岂徒然哉?
呜呼!公卿大夫方进于朝,放乎一己之私意以自为,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矣!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同洛阳李少府观永乐公主入蕃
边地莺花少,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龙塞始应春。
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二首·其一
晋人目二子,其犹吹一吷。
区区自其下,顾肯挂牙舌。
春秋书王法,不诛其人身。
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湜也困公安,不自闲穷年。
枉智思掎摭,粪壤污秽岂有臧。
诚不如两忘,但以一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