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

〔宋代〕张炎

山风古道,海国轻车,相逢只在东瀛。淡泊秋光,恰似此日游情。休嗟鬓丝断雪,喜闲身、重渡西泠。又溯远,趁回潮拍岸,断浦扬舲。

莫向长亭折柳,正纷纷落叶,同是飘零。旧隐新招,知住第几层云。疏篱尚存晋菊,想依然、认得渊明。待去也,最愁人、犹恋故人。

作品简介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是宋末元初词人张炎创作的一首词,收录于《全宋词》。此词不仅是写依依离别之情,而是在离情之中又蕴含对离后归乡的断想。词的上片描述离别之情,先回忆了以往的四明之游,其后又悬揣他即将开始的返杭之行。词的下片写返乡之情也与此同法。先描写了眼前的别离,接着又描写了返杭后的情景。全篇章法整饰,结构匀称,写离情,而情在景中,情景交炼,言外之意别具一格,而反说的写法,使词更蕴含深挚的余味。

创作背景

《声声慢·别四明诸友归杭》此词作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当时51岁的张炎在浙江宁波一带流落。张炎本为南宋词人,宋亡后其立志不作元民,不仕新朝,以遗民自居,并以东晋明士陶渊明自比。这阕《声声慢》即是“说渊明”的词。词人曾在鄞州盘桓,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此词是词人离开鄞县返回杭州时所作。

翻译注释

翻译

鄞县山风古道,处东海之畔,我与友人相逢在此处。其景本是韵味十足,却奈何羁旅四明实属迫于生计的无奈之举,这赏玩之情便如同深秋的阳光一般,淡薄而又萧索。莫要感叹两鬓斑白,韶华已逝,能重渡西泠桥,回归故乡,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远处,潮水拍打着堤岸,趁此时挂帆远行归杭吧。

莫要学古人折柳相赠,这深秋时节,杨柳落叶纷飞,与“我”一样身世飘零,不堪再折。那些因不堪隐居之寂寞而积极出山的人们恐怕早已飞黄腾达,不知他们如今住在青云上的第几层。如今,恐怕只有西子湖畔疏篱下的残菊,还依然认得“我”这个从来未曾改志易节的“陶渊明”。归杭之后,面对故国沦丧,家破人亡的旧址,更多的是愁绪吧,这反而使“我”更加留恋此处的朋友。

注释

(1)海国:四明处东海之畔,故云。

(2)东瀛:东海。

(3)嗟:叹词,表示忧感。

(4)西泠:西泠桥,西湖胜景之一。

(5)断浦:荒凉的水岸。

(6)舲:小船。

(7)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

(8)旧隐:指那些原先隐迹山林,而后又不甘寂寞为元所聘飞黄腾达的人物。

(9)层云:喻指入仕元朝的人青云直上。

(10)晋菊:晋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后因以“晋菊”为咏陶渊明的典实。

全文拼音版

shēngshēngmàn··biémíngzhūyǒuguīháng
shānfēngdàohǎiguóqīngchēxiāngféngzhǐzàidōngyíngdànqiūguāngqiàshìyóuqíngxiūjiēbìnduànxuěxiánshēnzhòng西língyòuyuǎnchènhuícháopāiànduànyánglíng
xiàngzhǎngtíngzhéliǔzhèngfēnfēnluòtóngshìpiāolíngjiùyǐnxīnzhāozhīzhùcéngyúnshūshàngcúnjìnxiǎngránrènyuānmíngdàizuìchóurényóuliànrén

作者介绍

张炎(1248—1319),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他是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也是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父张枢,精音律,与周密为结社词友。张炎前半生在贵族家庭中度过。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落拓而终。曾从事词学研究,著有《词源》,有《山中白云词》,存词约三百首。文学史上把他和另一著名词人姜夔并称为“姜张”。还与宋末著名词人蒋捷、王沂孙、周密并称“宋末四大家”。

张炎的诗

相关推荐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嘲红木犀

〔宋代〕辛弃疾

开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十里芬芳,一枝金粟玲珑。管弦凝碧池上,记当时、风月愁侬。翠华远,但江南草木,烟锁深宫。

只为天姿冷澹,被西风酝酿,彻骨香浓。枉学丹蕉,叶底偷染妖红。道人取次装束,是自家、香底家风。又怕是,为凄凉、长在醉中。

声声慢·滁州旅次登楼作和李清宇韵

〔宋代〕辛弃疾

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

千古怀嵩人去,还笑我、身在楚尾吴头。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愿年年、人似旧游。

声声慢·陪幕中饯孙无怀于郭希道池亭闰重九前一日

〔宋代〕吴文英

檀栾金碧,婀娜蓬莱,游云不蘸芳洲。露柳霜莲,十分点缀成秋。新弯画眉未稳,似含羞、低护墙头。愁送远,驻西台车马,共惜临流。

知道池亭多宴,掩庭花、长是惊落秦讴。腻粉阑干,犹闻凭袖香留。输他翠涟拍甃,瞰新妆、时浸明眸。帘半卷,带黄花、人在小楼。

声声慢·秋声

〔宋代〕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声声慢·隐括渊明停云诗

〔宋代〕辛弃疾

停云霭霭,八表同昏,尽日时雨濛濛。搔首良朋,门前平陆成江。春醪湛湛独抚,限弥襟、闲饮东窗。空延伫,恨舟车南北,欲往何从。

叹息东园佳树,列初荣枝叶,再竞春风。日月于征,安得促席从容。翩翩何处飞鸟,息庭树、好语和同。当年事,同几人、亲友似翁。

声声慢·辛丑十一月十九日味聃赋落叶词见示感和

〔清代〕朱祖谋

鸣螀颓墄,吹蝶空枝,飘蓬人意相怜。一片离魂,斜阳摇梦成烟。香沟旧题红处,拚禁花、憔悴年年。寒信急、又神宫凄奏,分付哀蝉。

终古巢鸾无分,正飞霜金井,抛断缠棉。起舞回风,才知恩怨无端。天阴洞庭波阔,夜沈沈、流恨湘弦。摇落事,向空山、休问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