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诗人听闻蟋蟀而感秋。首联写蟋蟀哀音的不同寻常,中间两联写蟋蟀鸣声不断对人们心绪的影响,尾联以蟋蟀叫声不受礼俗影响作结。全诗运用衬托、互文等手法,抒发了诗人的羁旅愁怀之感。
促织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作此诗抒发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
翻译注释
翻译
蟋蟀的鸣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
它在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鸣叫似与我心相亲。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结伴多年的妻子也难以稳睡到天明。
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声音如此感人。
注释
(1)促织:即蟋蟀,今甘肃天水一带俗称“黑羊”。
(2)哀音:哀婉的声音。
(3)草根吟不稳:“草根”句:蟋蟀在野外草根间鸣叫,因霜露寒冷,故鸣声不畅。
(4)亲:近。
(5)得:能够。
(6)放妻:指妻子。一说指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
(7)悲丝:哀婉的丝乐。
(8)急管:激昂的管乐。
(9)感激:感动,激发。
(10)天真:这里指促织没有受礼俗影响自然真切的鸣声。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杜甫的诗
相关推荐
山坡羊·骊山怀古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复出,久与世情疏。
以此为良策,劝君归旧庐。
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
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
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黄鹂愁绝不忍听。
南柯子·春景
梦怕愁时断,春从醉里回。凄凉怀抱向谁开。些子清明时候、被莺催。
柳外都成絮,栏边半是苔。多情帘燕独徘徊。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游泰山六首·其五
日观东北倾,两崖夹双石。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
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
缅彼鹤上仙,去无云中迹。
长松入霄汉,远望不盈尺。
山花异人间,五月雪中白。
终当遇安期,于此炼玉液。
夏夜
猛风飘电黑云生,霎霎高林簇雨声。
夜久雨休风又定,断云流月却斜明。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一攀折,引风望金扉。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