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应祥肖像

郭应祥

南宋词人

郭应祥(1158—?),字承禧,号遁斋,南宋词人。临江军(今江西清江)人。淳熙八年(1181年)进士。官至知州。其词多为寿词、唱和之作,风格雅致,语言明快,在当时颇有声名。著有《笑笑词》,存词一百余首。郭应祥最著名的十首诗

张抡肖像

张抡

宋代词人

张抡(生卒年不详),字才甫,号莲社居士,南宋词人。开封(今属河南)人。官至知阁门事。其词多写湖山游赏与闲适生活,风格清雅秀逸,语言疏朗。曾向高宗进献《烛影摇红》等词,著有《莲社词》。张抡最著名的十首诗

严蕊肖像

严蕊

南宋中期女词人

严蕊(生卒年不详),原姓周,字幼芳,南宋女词人、歌伎。台州(今浙江天台)人。善琴弈歌舞,色艺冠绝一时,且通诗词。因卷入台州知州唐仲友案而遭朱熹系狱,备受折磨而不屈。后岳霖重审其案,将其释放。其词多抒身世之感,语言清丽,情感真挚。代表作《卜算子》《如梦令》等。

黄裳肖像

黄裳

北宋词人文学家

黄裳(1044—1130),字勉仲,自号紫元翁,延平(今福建南平)人。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状元,历官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以文学见长,著有《演山先生文集》。其任福州知州期间,曾监雕《政和万寿道藏》,是中国第一部官版雕印道藏,对道教文化传播贡献卓著。晚年隐居,享年八十七岁。黄裳最著名的十首诗

苏洵肖像

苏洵

北宋文学家,散文家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苏辙之父,世称"老苏"。其文以政论、史论见长,风格雄健犀利,笔力遒劲,代表作《六国论》《管仲论》等,逻辑严密,议论精辟。嘉祐初年得欧阳修举荐,以文章名动京师。虽科举不顺,但潜心治学,著有《嘉祐集》。其散文创作开创宋代议论文新风貌,与二子并称"三苏",共同奠定蜀学根基,对北宋古文运动影响深远。苏洵最著名的十首诗

曾觌肖像

曾觌

南宋词人

曾觌(1109—1180),字纯甫,号海野老农,南宋词人。开封(今属河南)人。孝宗为建王时,以潜邸旧人受知遇,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权倾一时。其词多应制颂圣、宴饮游赏之作,风格婉丽,然内容较空泛。著有《海野词》。曾觌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禹偁肖像

王禹偁

北宋诗人、散文家,宋初有名的直臣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北宋初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出身清寒,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为人刚直敢言,屡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反对晚唐五代以来的浮靡文风,主张文学应“传道明心”,语言平易流畅。其诗文简淡朴素,清新自然,开宋代现实主义诗文风气之先。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王禹偁最著名的十首诗

袁去华肖像

袁去华

南宋词人

袁去华(生卒年不详),字宣卿,南宋词人。奉新(今属江西)人。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官知石首县。其词多写羁旅愁思与爱国情怀,风格清幽苍凉,语言疏朗流畅,自成一家。著有《宣卿词》,存词近百首。袁去华最著名的十首诗

梅尧臣肖像

梅尧臣

北宋诗人、宋诗开山祖师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少时应进士不第,以荫补入仕,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与欧阳修同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反对西昆体浮艳诗风,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诗作平淡质朴,关注社会现实,《田家语》《汝坟贫女》等反映民间疾苦,《鲁山山行》等山水诗清新自然。著有《宛陵集》,其诗歌理论和创作开宋诗风气之先,对苏轼、黄庭坚等影响深远,刘克庄称其为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最著名的十首诗

卢祖皋肖像

卢祖皋

南宋词人、政府官员

卢祖皋(1170—1225) ,字申之,又字次夔,号蒲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1199年(宁宗庆元五年)进士。嘉定时,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将作少监等,1223年(嘉定十六年)官至权直学士院。其词细致淡雅;文句工巧,近姜夔,不及姜词刚劲;华美婉约,学晏几道,不似晏词沉郁。有《蒲江词》。卢祖皋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