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遨(866—939),字云叟,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人。五代时期著名隐士、诗人。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举进士不第,遂入少室山为道士。后唐明宗、后晋高祖屡召不起,赐号“逍遥先生”。与李道殷、罗隐之友善,世称“三高士”。其诗多写隐逸生活与自然景物,诗风淡泊清旷,《全唐诗》存其诗十七首。郑遨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通之弟。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王绩最著名的十首诗

江为(生卒年不详),五代时期建阳(今福建建阳)人,一说宋州(今河南商丘)人。五代末至宋初诗人。原为南唐进士,后因献策图复国事泄被诛。工于诗,其诗多写景抒怀与羁旅愁思,诗风清丽凄婉,语言精炼。《全唐诗》存其诗八首,以《登润州城》《旅怀》《塞下曲》等较为著名,其名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为林逋《山园小梅》所化用。江为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湾(693—751),号为德,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曾任荥阳主簿、洛阳尉等职。其诗传世虽少,但《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被殷璠誉为"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堪称盛唐气象的经典写照。诗风壮阔高远,兼具时空哲理与山水意境,体现了唐诗由初唐向盛唐过渡的特征。《全唐诗》仅存其诗十首,然艺术成就卓然,作为开元时期重要诗人,对盛唐山水诗发展有一定影响。王湾最著名的十首诗

颜真卿(709—784),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颜真卿最著名的十首诗

廖融(生卒年不详),字元素。五代十国时期南唐诗人。虔州赣县(今江西赣州)人。性高逸,隐居南岳衡山,与逸人任鹄、王正己、凌蟾、王元等结为诗友。后仕南唐,官至水部郎中。工诗,多吟咏山水与隐逸生活,诗风清润自然。《全唐诗》存其诗六首,以《梦仙谣》《题伍彬屋壁》《谢翁宏以诗百篇见示》等较著名。

李德裕(787—850),字文饶,赵郡(今河北省赵县)人。李宗闵、牛僧儒执政时,因党争受打击。武宗时,拜太尉,封卫国公。当政六年,颇有政绩。宣宗初年,牛党执政,贬潮州司马,继又贬崖州(今海南海口琼山南)司户参军。卒于任所。著有《李文饶文集》,又作《会昌一品集》。《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李德裕最著名的十首诗

丁仙芝(705—763),字元祯,润州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士。曾官主簿、余杭尉等职。与储光羲、殷遥等交游。工诗,尤长于描绘江南景色与民生风情,诗风清丽流畅,富有生活气息。《全唐诗》存其诗十四首,以《渡扬子江》《江南曲五首》等最为著名,其中“始觉风沙暗,来时的路非”广为传诵。丁仙芝最著名的十首诗

陈陶(约812—888),唐代诗人。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长江以北人。举进士不第,遂纵情山水,游历名山,后隐居洪州西山。其诗多以游仙、边塞为主题,风格飘逸悲怆。名句“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千古传诵,深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全唐诗》存其诗二卷。陈陶最著名的十首诗

崔护(772—846),唐代诗人。字殷功,博陵(今河北定州)人。贞元十二年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诗名虽著,然传世之作甚少。其《题都城南庄》一诗脍炙人口,“人面桃花相映红”之句,以物是人非的怅惘之情流传千古,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