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逢(1319—1388),字原吉,号席帽山人、梧溪子,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元末明初诗人。一生不仕,元末避乱于上海乌泥泾,明初屡征不就。其诗作多感怀时事,记录元明之际社会动荡与民生疾苦,有“诗史”之誉,风格沉郁苍凉。著有《梧溪集》七卷,是研究元末明初历史的重要文献。王逢最著名的十首诗
古代诗人
三万诗人库,涵盖千年诗坛已认证诗人,从先秦至清末…


许衡(1209—1281 ),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元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为元初大儒,与刘因、吴澄并称“元初三大儒”。应召入仕,官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推动程朱理学官学化,主持元初仪制官法。力主推行汉法,于元代立国规模、教育体系贡献卓著。其学务实致用,谥“文正”。著有《鲁斋遗书》。许衡最著名的十首诗

黄溍(1277—1357),字晋卿,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延祐二年进士,历任翰林应奉、国子博士、江浙儒学提举等职,官至翰林直学士。其文章布置严谨,援据精切,与虞集、柳贯、揭傒斯并称“儒林四杰”。在史学方面尤有建树,预修辽、金、宋三史。著有《金华黄先生文集》、《日损斋笔记》等。黄溍最著名的十首诗

周权(1275—1343),字衡之,号此山,处州松阳(今浙江丽水)人。元代中后期诗人。曾携诗作入京,获袁桷、赵孟頫赏识,荐为馆职,未果,然诗名由此显扬。其诗冲淡和平,无亢厉之音,多山水田园与酬唱之作,颇具唐风。著有《此山集》(又名《周此山先生诗集》),欧阳玄、揭傒斯等均为其作序题跋。周权最著名的十首诗

周巽(生卒年不详),字吉甫,号巽泉,又号巽亨。吉安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说为杭州海宁人)。元代文学家。生平事迹记载甚少,大致活动于元顺帝至正前后。其诗多写田园隐逸生活与个人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著有《性情集》六卷,原书已佚,清乾隆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编订,是元代江西诗派的重要代表之一。周巽最著名的十首诗

清珙(1266—1352),俗姓温,字石屋,苏州常熟人。元代临济宗著名高僧。自幼出家,得法于高峰原妙禅师之法嗣及庵宗信禅师。后隐居湖州霞雾山天湖,庵居三十余载,禅修之余,以吟咏自适,有“禅寂中之隐士”风范。其诗偈清寂空灵,自然超脱。元顺宗赐号“佛慈慧照禅师”。著有《石屋清珙禅师语录》、《山居诗》等,影响远播海外。清珙最著名的十首诗

王士熙(约1265—1343),字继学,东平(今山东东平)人。元代中后期文学家、官员。为名臣王构长子。官至御史中丞、参知政事等要职。其文学与弟王士点齐名,诗文皆有时誉,尤擅书法。在奎章阁时代,与虞集、揭傒斯等文臣多有唱和,是当时大都文坛的核心人物之一。著有《王鲁公诗钞》(已佚),作品散见于《元诗选》等总集。王士熙最著名的十首诗

吴当(1297—1361),字伯尚,抚州崇仁(今江西崇仁)人。元代名臣、学者。为名儒吴澄之孙。自幼承家学,通经史。以荫袭入仕,历任国子助教、翰林修撰等职。元末战乱时,组织义兵抗敌,官至江西肃政廉访使。其诗多感怀时局,风格沉郁。明兵破城,闭口不食而卒,彰显气节。著有《周礼纂言》及《学言诗稿》。吴当最著名的十首诗

马臻(1254—1318),字志道,号虚中,又号雪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道士、诗人。少时出家为道士,隐于西湖之滨。其诗多描绘自然山水与隐居生活,风格清丽淡远,在元初诗坛独树一帜。与仇远、白珽等文人交游唱和。著有《霞外诗集》十卷,为元代道士诗人的杰出代表。马臻最著名的十首诗

乃贤(生卒年不详),字易之,号河朔外史。突厥葛逻禄氏,先祖迁居南阳(今属河南),遂为南阳人。元代后期著名色目诗人。其汉文化修养深厚,以诗名世,与韩与玉、王子充并称“江南三绝”。曾荐授翰林编修,后出参军事。诗作多描绘山川形胜与民生疾苦,风格清朗俊逸。著有《金台集》,是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卓越代表。乃贤最著名的十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