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是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写情写思极其淡雅、雍容,笔笔含蓄,温婉深厚,极有韵味。词的上片写早春的嫩色、氤氲的熏香,引出雨中的春梦,字里行间吐露出一种淡淡的幽怨。词的下片则由淡变浓,从幽转明,指出思念海棠花下相识之人为忧愁之因。此篇上片笔调轻倩隐约,与下片的直透胸臆形成鲜明比照,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体验。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金谷无烟宫树绿,嫩寒生怕春风。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别浦鲤鱼何日到,锦书封恨重重。海棠花下去年逢。也应随分瘦,忍泪觅残红。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年无可确考。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以广信书院本次第推测,谓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之前,在带湖。蔡义江、蔡国黄也将之归于是年。可供参考。
这首词所写恋爱故事,可看作是作者隐居山园期间所过歌酒生涯的一个组成部分。邓广铭《稼轩词编年笺注》(旧版卷五)于《临江仙》调下,同时录存六首,内容均互相关联。此后出版“增订本”,将第五首(“手燃黄花无意绪”)移录卷四,谓乃“思所遣侍者之词”,五十七岁时所作;而将第六首(“老去浑身无着处”)移录卷五,谓自镇江归铅山后所赋,约六十六岁。此为第四首,可能也与所遣侍者相关。
翻译注释
翻译
是不举烟火的寒食节,名贵的树木在园子里隐隐透出绿色。嫩生生的寒意,在春风中瑟瑟抖动着。薰笼内,焚烧香料的博山炉还微微透出暖气。深浓的春色围着小小的阁楼,在轻柔的雨声里,我们做着温馨的梦。
在我们分手的渡口,送信的鲤鱼哪一天才能来到呢?它捎来的,该是一封包裹着千愁万恨的信吧!还记得,我们是在去年,一株海棠花下认识的,由于相思的折磨,她一定瘦多了。啊,也许此刻她正含着泪,在独自寻找那片片残红罢!
注释
(1)金谷:金谷园,本为晋代石崇的别墅,这里代指词人的宅第。
(2)嫩寒:微寒。
(3)博山:指香炉。
(4)薰笼:罩在香炉上的竹笼。
(5)别浦鲤鱼:别浦:分别的水边。鲤鱼:指书信。
(6)锦书:用锦织成的信,一般指情书。
(7)随分:照例,相应。
(8)残红:残花。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辛弃疾的诗
相关推荐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临江仙·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临江仙·信州作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
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临江仙·都城元夕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临江仙·渭阙宫城秦树凋
渭阙宫城秦树凋,玉楼独上无聊。含情不语自吹箫。调清和恨,天路逐风飘。
何事乘龙人忽降,似知深意相招。三清携手路非遥。世间屏障,彩笔画娇娆。
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西园清夜片尘无。一天云破碎,两树玉扶疏。
谁擫昭华吹古调,散花便满衣裾。只疑幽梦在清都。星稀河影转,霜重月华孤。
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江山重叠倍销魂。风花飞有态,烟絮坠无痕。
已是年来伤感甚,那堪旧恨仍存。清愁满眼共谁论。却应台下草,不解忆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