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

〔唐代〕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古诗的意思及注释

逐句原文翻译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寻阳五溪的溪水,顺流而下一直流入巫江。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那里的风景一直为世人所传颂,你到了那里一定会很喜欢。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声中我更觉忧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江独自流淌。

注释

(1)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

(2)沿洄:顺流而下或逆流而上。

(3)飒飒:拟声词。风吹动树木枝叶等的声音。

送别拼音版

sòngbié
xúnyángshuǐ沿yánhuízhíshān
shèngjìngyóuláiréngòngchuánjūndàonánzhōngchēngměi
sòngjūnbiéyǒuyuèqiūhuāchóu
yúnfānwàngyuǎnxiāngjiànchángjiāngkōngliú

作品简介

《送别》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又一首送别名篇(与前首"下马饮君酒"同名异作)。此诗以长江流域的壮阔山水为背景,展现了李白送别友人时的深挚情感。前四句写友人将往的巫山胜境,后四句转写秋日送别的惆怅。诗中"飒飒芦花"与"日暮长江"的意象,既渲染了离愁,又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漂泊的感慨。全诗将地理风物的雄奇与离别情绪的绵长相结合,语言豪放中见细腻,体现了李白诗歌"壮思飞动"与"深情绵邈"并存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送别》此诗约作于李白晚年(755年前后),当时诗人曾多次往来长江中游。诗中的"寻阳"(今江西九江)、"五溪"(沅水支流)、"巫山"等地理标记,反映了唐代文人沿长江游历的路线。安史之乱前夕,李白目睹大唐盛世渐衰,诗中"空自流"的长江意象,既是对友人远行的目送,也隐含着对时代变迁的忧思。这种将个人离别与历史苍茫感相结合的手法,在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诗中亦有体现。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李白最著名的十首诗

相关诗文

送别

〔唐代〕高适

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送别

〔唐代〕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

〔唐代〕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送别

〔南北朝〕范云

东风柳线长,送郎上河梁。

未尽樽前酒,妾泪已千行。

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

望怀白首约,江上早归航。

送别

〔近代〕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