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长城打仗的丈夫回来,长城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
注释
(1)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2)此:指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大兴。这里指当时安禄山统治北方,一片黑暗。
(3)号怒:呼啸狂暴。
(4)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
(5)轩辕台:乃黄帝轩辕氏与蚩尤战于涿鹿之处。遗址在今河北怀来乔山上。
(6)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双蛾,女子的双眉。
(7)长城:古诗中常借以泛指北方前线。
(8)良:实在。
(9)鞞靫:当作鞴靫。虎文鞞靫,绘有虎纹图案的箭袋。
(10)白羽箭:似白色羽毛装饰的箭。
(11)焚之已成灰:语出古乐府《有所思》:“摧烧之,当风扬其灰。”已成,一作“以为”。
(12)黄河捧土尚可塞:《后汉书·朱冯虞郑周列传》:“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此反其意而用之,谓黄河之水不足道,可用捧土加以阻塞。
(13)北风雨雪:这是化用《诗经·国风·邶风·北风》中的“北风其凉,雨雪其雾”句意,原意是指国家的危机将至而气象愁惨,这里借以衬托思妇悲惨的遭遇和凄凉的心情。
(14)裁:消除。一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