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三首·其二》是李白金陵怀古组诗的第二首,聚焦六朝繁华的幻灭。首联"地拥金陵势"续写形胜,以长江绕城的动态景象强化地理优势;颔联"百万户""朱楼"极写昔盛;颈联"亡国春草""王宫古丘"骤转今衰,形成强烈反差;尾联"后湖月"(玄武湖)与神话"瀛洲"相对,将历史虚无感推向宇宙维度。全诗以"势—盛—衰—空"为脉络,在40字内完成宏阔的历史穿越,体现李白"兴酣落笔摇五岳"的艺术魄力。
金陵三首·其二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
亡国生春草,王宫没古丘。
空余后湖月,波上对瀛州。
作品简介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攻陷长安。秋天,李白自余杭经金陵、秋浦至浔阳,隐居庐山屏风叠。据詹锳《李白诗文系年》,《金陵三首》即是李白这一年过金陵时写的。金陵是六朝建都之地,当时“朱楼”、“王宫”,备极华丽,到唐代都湮没不见了。这和唐代天宝(742—756)、至德(756—758)年间两京残破的景象,颇有相似之处。
翻译注释
翻译
地形凭借钟山的龙盘之势,绕城有江水横流。
当年六朝的权贵,夹道筑起座座朱楼。
而今荒败的王宫长满了野草,旧日的离宫别馆已到处是凄凉的古丘。
只有那玄武湖上的明月,照着清波,像是照耀在海上的瀛洲。
注释
(1)拥:环抱的样子。
(2)金陵:这里指金陵山,即今南京的钟山。
(3)城回江水流:这句意为,江水绕城而流。江:一作“汉”。
(4)当时:指六朝时期。
(5)夹道:在道路两旁。
(6)亡国:指相继灭亡的六朝的故都金陵。国:都城。
(7)王宫:一作“离宫”。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
(8)空余:只剩下。
(9)后湖:即金陵城北的玄武湖,在今南京市东北。
(10)瀛州: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指玄武湖中的洲岛。瀛:一作“江”。
全文拼音版
作者介绍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金陵驿二首·其二
万里金瓯失壮图,衮衣颠倒落泥涂。
空流杜宇声中血,半脱骊龙颔下须。
老去秋风吹我恶,梦回寒月照人孤。
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明池·春游
琼苑金池,青门紫陌,似雪杨花满路。云日淡、天低昼永,过三点、两点细雨。好花枝、半出墙头,似怅望、芳草王孙何处。更水绕人家,桥当门巷,燕燕莺莺飞舞。
怎得东君长为主,把绿鬓朱颜,一时留住?佳人唱、金衣莫惜,才子倒、玉山休诉。况春来、倍觉伤心,念故国情多,新年愁苦。纵宝马嘶风,红尘拂面,也则寻芳归去。
金桥感事
太行和雪叠晴空,二月郊原尚朔风。
饮马早闻临渭北,射雕今欲过山东。
百年徒有伊川叹,五利宁无魏绛功?
日暮长亭正愁绝,哀笳一曲戍烟中。
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金陵歌送别范宣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
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
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
白马小儿谁家子,泰清之岁来关囚。
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
冠盖散为烟雾尽,金舆玉座成寒灰。
扣剑悲吟空咄嗟,梁陈白骨乱如麻。
天子龙沈景阳井,谁歌玉树后庭花。
此地伤心不能道,目下离离长春草。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金灯花
阑边不见蘘蘘叶,砌下惟翻艳艳丛。
细视欲将何物比,晓霞初叠赤城宫。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