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调三首

〔唐代〕李白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作品简介

《清平调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前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创作背景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清平调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唐玄宗天宝二年(743)或天宝三年(744)春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不可用旧日乐词。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翻译注释

翻译

其一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其二

贵妃美得像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其三

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常常使得君王满面笑容不停观看。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春愁春恨。

注释

(1)清平调:唐代曲名,《乐府诗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2)云想衣裳花想容:悬想之辞,谓贵妃之美。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槛:栏杆。

(4)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5)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6)会:应。

(7)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8)一枝秾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秾:一作“红”。

(9)云雨巫山: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10)可怜:犹可爱、可喜之意。

(11)飞燕:即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12)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倚:穿着、依凭。

(13)名花:牡丹花。

(14)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15)看:此为韵脚,读平声。

(16)解释:解散、消解之意。释:即消释、消散。一作“识”。

(17)春风:此指唐玄宗。

(18)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兴庆宫龙池东。故址在今西安市兴庆公园内。沉:一作“沈”。

(19)阑干:即栏杆。

全文拼音版

qīngpíngdiàosānshǒu
yúnxiǎngchánghuāxiǎngróngchūnfēngjiànhuánóng
ruòfēiqúnshāntóujiànhuìxiàngyáotáiyuèxiàféng
èr
zhīnóngyànníngxiāngyúnshānwǎngduàncháng
jièwènhàngōngshuíliánfēiyànxīnzhuāng
sān
mínghuāqīngguóliǎngxiānghuānchángjūnwángdàixiàokān
jiěshìchūnfēngxiànhènchénxiāngtíngběilángān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豪放飘逸,想象奇绝,代表作有《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等。他一生漫游天下,纵情诗酒,追求自由,曾供奉翰林但遭谗离职。晚年因永王案流放夜郎,遇赦后卒于当涂。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

李白的诗

相关推荐

清平乐·图书一室

〔宋代〕周晋

图书一室。香暖垂帘密。花满翠壶熏研席。睡觉满窗晴日。

手寒不了残棋。篝香细勘唐碑。无酒无诗情绪,欲梅欲雪天时。